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引言 | 第9-15页 |
1.1 苹果轮纹病的发生、分布与危害 | 第9页 |
1.2 苹果轮纹病的症状 | 第9-10页 |
1.3 苹果轮纹病的病原学研究 | 第10-12页 |
1.3.1 病原菌 | 第10-11页 |
1.3.2 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 | 第11-12页 |
1.4 病害循环 | 第12页 |
1.4.1 病害初侵染来源 | 第12页 |
1.4.2 病害传播及发病特点 | 第12页 |
1.5 病害发生流行因素 | 第12-13页 |
1.6 苹果枝干轮纹病防治药剂概况 | 第13页 |
1.7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3-15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5-24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15-19页 |
2.1.1 供试病原菌 | 第15页 |
2.1.2 试验地点及供试品种 | 第15页 |
2.1.3 供试培养基 | 第15-16页 |
2.1.4 试验仪器设备 | 第16页 |
2.1.5 供试药剂 | 第16-17页 |
2.1.6 供试药剂浓度设置 | 第17-19页 |
2.1.7 供试药剂母液配制及保存 | 第19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19-22页 |
2.2.1 B. dothidea 对成熟果实致病力的测定 | 第19页 |
2.2.2 B. dothidea 对 1 a 生枝条的致病力测定 | 第19页 |
2.2.3 伤口药剂处理 | 第19-20页 |
2.2.4 诱导产孢 | 第20页 |
2.2.5 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药剂对轮纹病菌的抑制作用 | 第20页 |
2.2.6 孢子萌发法测定药剂对轮纹病菌的抑制作用 | 第20-21页 |
2.2.7 各药剂在推荐浓度下对苹果轮纹病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 第21页 |
2.2.8 药剂对轮纹病菌侵染离体枝条的保护和治疗作用 | 第21-22页 |
2.3 数据分析 | 第22页 |
2.4 药效评价方法 | 第22页 |
2.5 药效评价方法的验证系统 | 第22-24页 |
2.5.1 十种杀菌剂对孢子接种的苹果枝干轮纹病保护作用 | 第22页 |
2.5.2 十种杀菌剂对孢子接种的苹果枝干轮纹病治疗作用 | 第22-24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4-41页 |
3.1 B. dothidea 对成熟果实的致病力测定 | 第24-25页 |
3.2 B. dothidea 对 1 a 生枝条的致病力测定 | 第25-27页 |
3.3 伤口药剂处理 | 第27-29页 |
3.4 利用幼果诱导苹果轮纹病菌产孢技术 | 第29-30页 |
3.5 十种杀菌剂对苹果轮纹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 | 第30-31页 |
3.6 十种杀菌剂对苹果轮纹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 | 第31-32页 |
3.7 供试药剂在推荐浓度下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 第32-34页 |
3.8 离体枝条试验结果 | 第34-37页 |
3.8.1 供试药剂对离体枝条的保护作用 | 第34-35页 |
3.8.2 供试药剂对离体枝条的治疗作用 | 第35-37页 |
3.9 药剂评价方法 | 第37-38页 |
3.10 药效评价方法的验证系统 | 第38-41页 |
3.10.1 十种杀菌剂对孢子接种的苹果枝干轮纹病保护作用 | 第38-39页 |
3.10.2 十种杀菌剂对孢子接种的苹果枝干轮纹病治疗作用 | 第39页 |
3.10.3 十种杀菌剂对孢子接种的苹果枝干轮纹病的药效评价 | 第39-41页 |
4 讨论 | 第41-44页 |
4.1 关于轮纹菌致病力测定的探讨 | 第41页 |
4.2 采用制剂测定毒力能否作为室内药剂筛选的依据 | 第41页 |
4.3 同一种药剂对病菌不同发育阶段的抑菌效果呈现较大的差异 | 第41页 |
4.4 关于离体枝条接种方式的探讨 | 第41-42页 |
4.5 关于接种试验中防效等级的探讨 | 第42页 |
4.6 关于防治轮纹病药剂评价方法的探讨 | 第42页 |
4.7 关于接种方式的探讨 | 第42页 |
4.8 关于苹果轮纹病综合防治的探讨 | 第42-44页 |
5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附录 | 第49-51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1-52页 |
作者简介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