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永年申氏家族文学研究--以申涵光为中心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绪论 | 第9-13页 |
第一章 明末清初永年申氏家族的诗歌 | 第13-36页 |
第一节 明末清初永年申氏诗人及其创作述略 | 第13-19页 |
一 善写组诗——殉国忠烈申佳允 | 第13-15页 |
二 诸体兼工——河朔诗派盟主申涵光 | 第15-16页 |
三 旨微而婉——诗、画、书并称的申涵煜 | 第16-17页 |
四 笔锋犀利——翰林鸿儒申涵昐 | 第17-18页 |
五 托物寓意——申氏文学的集大成者申颋 | 第18-19页 |
第二节 明末清初永年申氏家族诗歌的题材分类 | 第19-30页 |
一 地域色彩浓厚的咏怀、咏史诗 | 第19-22页 |
二 真情流露的家族亲情诗 | 第22-26页 |
三 关心民瘼的社会现实题材诗 | 第26-29页 |
四 清新自然的写景题材诗 | 第29-30页 |
第三节 明末清初永年申氏家族的诗歌理论 | 第30-36页 |
一 申氏家族的杜诗学理论 | 第30-31页 |
二 申涵光的诗论 | 第31-36页 |
第二章 明末清初永年申氏家族的清言小品文 | 第36-45页 |
第一节 清言文体的流变及申氏家族清言概述 | 第36-38页 |
第二节 清代清言第一人——申涵光 | 第38-45页 |
一 《荆园小语》和《荆园进语》 | 第38-39页 |
二 申涵光清言的分类 | 第39-40页 |
三 申涵光清言的特色 | 第40-41页 |
四 申涵光创作清言小品文的原因 | 第41-44页 |
五 传播接受视野中的申涵光的清言小品文 | 第44-45页 |
第三章 明末清初永年申氏家族文学现象初探 | 第45-61页 |
第一节 明末清初永年申氏家族诗文创作繁荣的原因 | 第45-54页 |
一 地域和时代原因 | 第45-47页 |
二 申氏家族内部原因 | 第47-54页 |
第二节 申氏家族观念对家族文学的影响 | 第54-61页 |
一 儒家思想对申氏家族文学的深层影响 | 第54-57页 |
二 道家思想对申氏文学的辅助影响 | 第57-58页 |
三 儒道互补思想在申氏家族文学中的渗透 | 第58-61页 |
结语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3页 |
附录Ⅰ 申涵光典型“遗民”身份献疑 | 第63-72页 |
附录Ⅱ 辑佚 | 第72-76页 |
附录Ⅲ 《通鉴评语》作者考辨 | 第76-78页 |
附录Ⅳ 主要参考书目、论文 | 第78-81页 |
后记 | 第81-8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