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6页 |
| 引言 | 第6-8页 |
| (一) 李廷松简介 | 第6页 |
| (二) 研究的意义 | 第6-7页 |
| (三) 研究方法 | 第7-8页 |
| 一、李廷松先生及其琵琶艺术 | 第8-15页 |
| (一) 李廷松先生艺术活动的时代背景 | 第8页 |
| (二) 李廷松先生与艺术活动简述 | 第8-9页 |
| (三) 李廷松与汪派琵琶艺术 | 第9-11页 |
| (四) 李廷松在近代琵琶艺术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 第11-15页 |
| 二、李廷松在东北时期的教学实践 | 第15-21页 |
| (一) 李廷松在东北时期的琵琶艺术活动综述 | 第15页 |
| (二) 李廷松的教学思想 | 第15-16页 |
| (三) 李廷松的教学方法 | 第16-17页 |
| (四) 李廷松的教学语言 | 第17-18页 |
| (五) 李廷松教学的具体实践 | 第18-19页 |
| (六) 李廷松琵琶艺术在东北的传承情况 | 第19-21页 |
| 三、李廷松在东北时期的教学艺术分析 | 第21-24页 |
| (一) 李廷松教学实践的综合优势 | 第21-22页 |
| (二) 李廷松的教学与当代学院化教学方式的比较 | 第22-24页 |
| 四、李廷松的教学艺术在当代 | 第24-26页 |
| (一) 李廷松的教学艺术对近现代琵琶艺术发展格局的影响 | 第24页 |
| (二) 李廷松教学思想对当代琵琶专业教学的启示 | 第24页 |
| (三) 李廷松教学艺术理论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 第24页 |
| (四) 李廷松教学艺术在当代传承中的问题 | 第24-26页 |
| 结语 | 第26-27页 |
| 参考文献 | 第27-28页 |
| 附录(一) 李廷松先生的师承与传承表 | 第28-29页 |
| 附录(二) 李廷松与汪昱庭的照片、李廷松在东北时期照片 | 第29-31页 |
| 附录(三) 采访李先生嫡传弟子的照片 | 第31-33页 |
| 后记 | 第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