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前言 | 第11-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4 研究局限性 | 第14页 |
1.5 研究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5-21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15页 |
2.2 抽样方法 | 第15页 |
2.3 研究内容与工具 | 第15-18页 |
2.3.1 社会人口学信息 | 第15页 |
2.3.2 研究工具 | 第15-16页 |
2.3.3 约会情况 | 第16页 |
2.3.4 性相关问题情况 | 第16页 |
2.3.5 约会暴力的发生情况 | 第16页 |
2.3.6 性经历、性取向、约会暴力事件相关条目的计分情况 | 第16-17页 |
2.3.7 自杀行为 | 第17-18页 |
2.4 调查过程 | 第18页 |
2.4.1 准备阶段 | 第18页 |
2.4.2 实施阶段 | 第18页 |
2.4.3 完成阶段 | 第18页 |
2.5 质量控制 | 第18-20页 |
2.5.1 调查员 | 第19页 |
2.5.2 预调查 | 第19页 |
2.5.3 调查过程 | 第19-20页 |
2.6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20-21页 |
3 结果 | 第21-36页 |
3.1 资料的质量评价 | 第21-22页 |
3.1.1 ACASI组的样本完成及未完成情况 | 第21页 |
3.1.2 CAPI组的样本完成及未完成情况 | 第21-22页 |
3.2 ACASI技术的接受性 | 第22-25页 |
3.2.1 ACASI技术和CAPI技术的接受性比较 | 第22页 |
3.2.2 拒绝采用ACASI技术的农村居民的社会人口学特征 | 第22-23页 |
3.2.3 ACASI技术接受性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 第23-25页 |
3.3 ACASI技术的信度 | 第25-27页 |
3.3.1 重测信度 | 第25页 |
3.3.2 内部一致性信度 | 第25页 |
3.3.3. 测量条目的符合率 | 第25-27页 |
3.4 ACASI技术组和CAPI技术组的调查结果比较 | 第27-36页 |
3.4.1 两组调查对象社会人口学特征的差异比较 | 第27-28页 |
3.4.2 ACASI组和CAPI组对自杀行为的调查结果比较 | 第28-29页 |
3.4.3 ACASI组和CAPI组对约会问题的调查结果比较 | 第29-31页 |
3.4.4 ACASI组和CAPI组对性相关问题的调查结果比较 | 第31-34页 |
3.4.5 ACASI组和CAPI组对约会暴力问题的调查结果比较 | 第34-36页 |
4 讨论 | 第36-42页 |
4.1 质量控制 | 第36页 |
4.2 ACASI技术的信度考评 | 第36-38页 |
4.2.1 ACASI技术的重测信度 | 第37页 |
4.2.2 ACASI技术测量的内部一致性 | 第37-38页 |
4.2.3 测量条目的符合率 | 第38页 |
4.3 关于ACASI技术接受性的几点探讨 | 第38-39页 |
4.3.1 ACASI技术的接受性 | 第38页 |
4.3.2 ACASI技术接受性的影响因素 | 第38-39页 |
4.4 比较ACASI技术和CAPI技术的阳性报告率 | 第39-40页 |
4.4.1 比较ACASI技术和CAPI技术的方法学差异 | 第39-40页 |
4.4.2 比较两组的阳性报告率 | 第40页 |
4.5 本研究的局限性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 第40-42页 |
5 结论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8页 |
综述 | 第48-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7页 |
附录 | 第57-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科研成果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