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特种结构论文--抗震动结构、防灾结构论文--耐震、隔震、防爆结构论文

隔震结构水平向减震系数取值方法与支墩设计技术研究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1 绪论第11-23页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11-14页
    1.2 基础隔震结构概述第14-19页
        1.2.1 基础隔震体系的基本原理第14-16页
        1.2.2 基础隔震体系的分类第16-18页
        1.2.3 基础隔震体系的优越性第18-19页
    1.3 国内外基础隔震技术的发展和现状第19-21页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1-23页
2 隔震结构水平向减震系数的取值方法第23-47页
    2.1 地震反应计算分析方法第23-24页
        2.1.1 时程分析法第23页
        2.1.2 底部剪力法第23-24页
        2.1.3 振型分解反应谱分析方法第24页
    2.2 隔震层上部结构水平向减震系数的规定第24-26页
        2.2.1 减震系数概念第24-26页
        2.2.2 隔震结构分部设计法第26页
    2.3 水平向减震系数计算分析第26-31页
        2.3.1 基本假设第26-27页
        2.3.2 楼层剪力比与楼层倾覆力矩比简化计算第27-28页
        2.3.3 层间剪力与层间倾覆力矩对比分析第28-31页
    2.4 工程应用实例第31-46页
        2.4.1 工程概况第31页
        2.4.2 隔震目标及隔震方案第31页
        2.4.3 分析软件和分析基本参数第31-32页
        2.4.4 选用的时程地震波第32页
        2.4.5 隔震支座力学性能第32-33页
        2.4.6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第33-46页
    2.5 本章小结第46-47页
3 隔震层下部结构支墩设计技术理论研究第47-56页
    3.1 短柱设计计算方法的理论研究第47-52页
        3.1.1 短柱的破坏状态第47-49页
        3.1.2 短柱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第49-52页
    3.2 长柱设计计算方法的理论研究第52-54页
        3.2.1 长柱的破坏状态第52-53页
        3.2.2 长柱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第53-54页
    3.3 柱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第54-55页
    3.4 本章小结第55-56页
4 隔震层下部结构支墩设计计算程序的编制第56-70页
    4.1 程序开发概述第56-58页
        4.1.1 visual basic程序工具简介第56-57页
        4.1.2 程序总体编制方法第57-58页
    4.2 短柱计算程序的编制第58-64页
        4.2.1 短柱计算程序设计流程第58-59页
        4.2.2 短柱计算程序的工程算例第59-64页
    4.3 长柱计算程序的编制第64-69页
        4.3.1 长柱计算程序设计流程第64页
        4.3.2 长柱计算程序的工程算例第64-69页
    4.4 本章小结第69-70页
5 结论与展望第70-72页
    5.1 主要结论第70-71页
    5.2 存在的问题与建议第71-72页
附录第72-95页
参考文献第95-99页
致谢第99-10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100-101页
学位论文评闻及答辩情况表第101页

论文共1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景观艺术可视化研究--从景观艺术可视化含义到景观艺术可视化生成
下一篇:不确定性MDO在驱动桥壳轻量化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