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的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的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1.2 区域服务业循环经济研究综述 | 第11-15页 |
1.2.1 国外关于服务业循环经济的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1.2.2 国内关于服务业循环经济的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5-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3.3 创新点 | 第17-18页 |
2 区域服务业循环经济的相关理论分析 | 第18-22页 |
2.1 区域服务业循环经济的概念 | 第18-19页 |
2.1.1 循环经济的概念 | 第18页 |
2.1.2 服务业循环经济的概念 | 第18-19页 |
2.2 区域服务业循环经济的优势分析 | 第19-20页 |
2.2.1 资源利用的高效性 | 第20页 |
2.2.2 生态环境的弱胁迫性 | 第20页 |
2.2.3 产业行为的高标准性 | 第20页 |
2.2.4 产业发展的强持续性 | 第20页 |
2.3 服务业循环经济与工业循环经济比较分析 | 第20-22页 |
3 区域服务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2-26页 |
3.1 区域服务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 | 第22-23页 |
3.1.1 有利于对区域服务业循环经济发展实际的评价 | 第22页 |
3.1.2 有利于对地区之间服务业循环经济发展差异的比较 | 第22页 |
3.1.3 引导各级政府制定和调整政策 | 第22页 |
3.1.4 吸引社会对服务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关注 | 第22-23页 |
3.2 区域服务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第23-24页 |
3.3 区域服务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4-26页 |
4 区域服务业循环经济评价方法的选择 | 第26-30页 |
4.1 数据标准化处理方法 | 第26页 |
4.2 主成分评价分析法的概述 | 第26-29页 |
4.3 区域服务业循环经济综合评价 | 第29-30页 |
5 我国区域服务业循环经济评价的实证分析 | 第30-38页 |
5.1 数据的来源及数据的标准化 | 第30页 |
5.2 主成分分析法的适用性检测 | 第30-31页 |
5.3 主成分贡献率和主成分载荷矩阵 | 第31-33页 |
5.4 区域服务业循环经济的实证分析 | 第33-38页 |
5.4.1 区域服务业循环经济综合评价 | 第35页 |
5.4.2 社会经济与产业发展评价 | 第35-36页 |
5.4.3 资源消耗评价 | 第36页 |
5.4.4 资源循环利用评价 | 第36页 |
5.4.5 废物排放评价 | 第36-37页 |
5.4.6 评价结果综合分析 | 第37-38页 |
6 区域服务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问题和对策分析 | 第38-44页 |
6.1 区域服务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问题分析 | 第38-40页 |
6.2 区域服务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分析 | 第40-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附录 | 第47-49页 |
后记 | 第49-5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清单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