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8页 |
·研究现状综述 | 第8-13页 |
·动结式研究概况 | 第8-11页 |
·对“V 成”个案的研究 | 第11-13页 |
·本文拟采用的理论、方法及语料来源 | 第13-14页 |
·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 第13页 |
·语料来源 | 第13-14页 |
第二章 现代汉语“V 成”的句法分析 | 第14-27页 |
·“V 成”结构中 V 的特征及分类 | 第14-16页 |
·能进入“V 成”结构的动词 | 第14-16页 |
·不能进入“V 成”结构的动词 | 第16页 |
·“V 成”结构的句法分布 | 第16-20页 |
·“V 成”结构中的“V单成”的高频运用 | 第16-19页 |
·“V 成”结构中单双音节动词不对称性的原因 | 第19页 |
·句式对“V 成”结构中“V”的限制 | 第19-20页 |
·“V 成”的句法特征 | 第20-27页 |
·“V 成”结构的连带成分 | 第21-24页 |
·“V 成”结构的修饰成分 | 第24-27页 |
第三章 现代汉语“V 成”结构的语义分析 | 第27-35页 |
·“V 成”结构的语义类型 | 第27-28页 |
·“V 成”结构的语义特征 | 第28-33页 |
·语义特征概述 | 第28-29页 |
·“V 成”结构的语义特征 | 第29-33页 |
·“V 成”结构中“成”的语义指向 | 第33-35页 |
·“成”的语义指向动作的受事 | 第33-34页 |
·“成”的语义指向动作的施事 | 第34页 |
·“成”的语义指向动词本身 | 第34-35页 |
第四章 “V 成”结构中“成”的历时演变及虚化动因 | 第35-49页 |
·“V 成”结构的历时演变 | 第36-45页 |
·先秦两汉时期——“成”作为实义动词使用 | 第36-38页 |
·魏晋南北朝时期——“V 成1”、“V 成3”的连动式出现 | 第38-40页 |
·隋唐五代时期——“V 成2”的连动式出现 | 第40-41页 |
·宋元时期——动结式“V 成”的形成与确立 | 第41-43页 |
·明清时期——动结式“V 成”的发展 | 第43-44页 |
·小结 | 第44-45页 |
·“V 成”结构中“成”的虚化动因 | 第45-49页 |
·句法位置的改变 | 第45-46页 |
·韵律整合的效应 | 第46-47页 |
·虚化认知动因 | 第47-49页 |
结语 | 第49-51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