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绪论 | 第14-22页 |
1.1 研究目的 | 第18页 |
1.2 研究问题 | 第18-19页 |
1.3 技术路径 | 第19-21页 |
1.4 研究范围与限制 | 第21-22页 |
1.4.1 研究范围 | 第21页 |
1.4.2 研究限制 | 第21-22页 |
2.文献回顾与评价 | 第22-29页 |
2.1 企业网络镶嵌理论 | 第22-24页 |
2.2 关系资本概念形成及其发展 | 第24-26页 |
2.3 价值共创与共创价值 | 第26-27页 |
2.4 连结合作绩效理论 | 第27-28页 |
2.5 简要总结 | 第28-29页 |
3.基于产业价值链的合作绩效 | 第29-44页 |
3.1 合作的定义及历史沿革 | 第29-31页 |
3.2 分工的效率:产业价值链 | 第31-34页 |
3.3 合作绩效构面解析与价值链合作特征 | 第34-37页 |
3.3.1 合作绩效的定义 | 第34-35页 |
3.3.2 企业合作绩效的衡量方法 | 第35-36页 |
3.3.3 企业合作绩效的构面分析 | 第36-37页 |
3.4 产业价值链的合作绩效 | 第37-44页 |
3.4.1 价值链合作绩效的基本性质 | 第39-42页 |
3.4.2 价值链合作绩效的影响因素 | 第42-43页 |
3.4.3 价值链合作绩效的评价标准 | 第43-44页 |
4.价值链合作绩效模型 | 第44-81页 |
4.1 价值链合作绩效模型的建构 | 第44-47页 |
4.2 价值链合作绩效理论模型:以台湾广告业为案例 | 第47-52页 |
4.3 企业网络镶嵌 | 第52-56页 |
4.3.1 企业网络镶嵌之缘起与定义 | 第52-54页 |
4.3.2 企业网络镶嵌之类型 | 第54-56页 |
4.4 关系资本与合作绩效 | 第56-63页 |
4.4.1 关系资本之定义与缘起 | 第56-59页 |
4.4.2 关系资本之影响因素 | 第59-60页 |
4.4.3 关系资本之衡量构面 | 第60-63页 |
4.5 价值共创与合作绩效 | 第63-70页 |
4.5.1 价值共创之内涵概念 | 第63-65页 |
4.5.2 价值共创之演进 | 第65-69页 |
4.5.3 价值共创之角色定位 | 第69-70页 |
4.6 企业网络镶嵌、关系资本、价值共创与合作绩效之相关研究 | 第70-78页 |
4.6.1 企业网络镶嵌与合作绩效相关研究 | 第70-72页 |
4.6.2 企业网络镶嵌、关系资本与合作绩效相关研究 | 第72-76页 |
4.6.3 企业网络镶嵌、价值共创与合作绩效传导机制研究 | 第76-78页 |
4.7 总结 | 第78-81页 |
5.台湾广告业合作绩效实证研究 | 第81-127页 |
5.1 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 | 第81-83页 |
5.2 研究假设 | 第83页 |
5.3 模型建构 | 第83-84页 |
5.4 重要变项操作性定义 | 第84-87页 |
5.5 调查问卷前测分析说明 | 第87-92页 |
5.6 样本结构分析 | 第92-94页 |
5.7 各研究构面之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94-97页 |
5.8 不同企业背景对各研究构面之差异性分析 | 第97-107页 |
5.9 企业网络镶嵌、关系资本、价值共创与合作绩效之回归分析 | 第107-121页 |
5.10 广告业价值链之合作绩效路径-结构方程式模型分析 | 第121-125页 |
5.11 假设检定结果 | 第125-127页 |
6.结论与建议 | 第127-137页 |
6.1 研究发现 | 第127-130页 |
6.2 实务意涵 | 第130-133页 |
6.3 台湾广告营销业合作绩效提升路径选择 | 第133-136页 |
6.4 研究贡献 | 第136-137页 |
参考文献 | 第137-146页 |
附录 | 第146-152页 |
致謝 | 第152-1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