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各种汽车论文--专用汽车论文

特种车辆集成式轮边驱动技术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10-18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7页
        1.2.1 特种车辆全电驱动技术研究现状第11-13页
        1.2.2 车载电驱动电磁兼容技术研究现状第13-15页
        1.2.3 驱动器热设计方法研究现状第15-17页
    1.3 本文研究内容第17-18页
第2章 集成式轮边驱动控制技术方案研究第18-42页
    2.1 轮边电驱动系统的结构第18-20页
    2.2 轮边驱动系统电机的选择第20-21页
    2.3 交流感应电机矢量控制的基本思想第21-23页
    2.4 交流感应电机数学模型和坐标转换第23-25页
        2.4.1 交流感应电机动态数学模型的本质第23页
        2.4.2 交流感应电机在α-β两相静止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第23-24页
        2.4.3 交流感应电机在d -q两相同步旋转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第24-25页
    2.5 交流感应电机转子磁场定向及其解耦性质第25-27页
    2.6 电压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技术第27-35页
        2.6.1 空间矢量的定义第27-28页
        2.6.2 SVPWM工作原理第28-30页
        2.6.3 电压空间矢量SVPWM实现第30-35页
    2.7 系统仿真第35-42页
        2.7.1 基于MATLAB的交流感应电机系统仿真第36-37页
        2.7.2 系统仿真结果与分析第37-42页
第3章 基于混沌SVPWM调制策略研究第42-59页
    3.1 驱动器SVPWM的谐波分析第42-46页
        3.1.1 SVPWM三相驱动器线电压波形第43页
        3.1.2 SVPWM的MATLAB仿真第43-46页
    3.2 基于混沌SVPWM控制策略第46-49页
        3.2.1 混沌SVPWM的原理以及现状第46-47页
        3.2.2 混沌SVPWM控制策略的实现第47-49页
    3.3 典型的混沌系列产生方法第49-57页
        3.3.1 Logistic映射方法第49-53页
        3.3.2 Tent映射方法第53-57页
    3.4 交流感应电机伺服驱动系统的混沌SVPWM控制的仿真第57-59页
第4章 三相驱动器功率器件热分析第59-71页
    4.1 驱动器中功率模块结温仿真模型第59-61页
    4.2 功率器件IGBT模块的损耗模型第61-64页
        4.2.1 IGBT模块功率损耗第61-62页
        4.2.2 IGBT功率损耗的计算原理第62-63页
        4.2.3 三相驱动器中IGBT模块的SVPWM损耗模型第63-64页
    4.3 功率模块传热分析第64-71页
        4.3.1 功率模块的传热基本原理第65-66页
        4.3.2 IGBT功率模块的热阻第66-67页
        4.3.3 IGBT传热模块的建模及结温计算方法第67-69页
        4.3.4 IGBT散热系统的热分析过程第69-71页
第5章 集成式轮边驱动器的软件设计第71-83页
    5.1 驱动器通用硬件平台设计第71-72页
    5.2 基于分层结构的前后台软件架构第72-75页
    5.3 DSP算法层软件第75-79页
        5.3.1 坐标变换函数第76-77页
        5.3.2 PI控制算法函数第77-78页
        5.3.3 SVPWM计算函数第78页
        5.3.4 故障处理函数第78页
        5.3.5 磁链观测函数第78-79页
    5.4 DSP应用层软件第79-83页
        5.4.1 SDO通讯函数第80页
        5.4.2 PDO通讯函数第80-83页
第6章 总结第83-84页
参考文献第84-89页
致谢第89-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拖拉机工况参数的耕深估算模型研究
下一篇:基于机器视觉的汽车挡风玻璃测量系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