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9-18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9-11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三、研究综述 | 第12-16页 |
(一) 国外智慧政府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二) 国内智慧政府的研究 | 第15-16页 |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第一章 智慧政府建设的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8-29页 |
一、智慧政府及相关概念的阐释与比较 | 第18-23页 |
(一) 智慧政府 | 第18-19页 |
(二) 电子政府 | 第19-20页 |
(三) 智慧政府与电子政府的比较分析 | 第20-21页 |
(四) 智慧政府的核心概念 | 第21-23页 |
1、政府大数据、政府信息、政府知识 | 第21-22页 |
2、智慧的含义 | 第22-23页 |
二、智慧政府的理论基础解读 | 第23-29页 |
(一) 行政发展理论 | 第23-24页 |
(二) 公共服务理论 | 第24-27页 |
(三) 网络社会理论 | 第27-29页 |
第二章 智慧政府的缘起及我国现状 | 第29-42页 |
一、智慧政府的概念缘起背景 | 第29-37页 |
(一) 时代背景 | 第29-31页 |
(二) 技术背景 | 第31-32页 |
(三) 实践背景 | 第32-35页 |
(四) 战略政策背景 | 第35-37页 |
二、智慧政府的发展路径 | 第37-38页 |
三、我国已进入建设智慧政府阶段 | 第38-42页 |
第三章 我国智慧政府建设的探索 | 第42-55页 |
一、智慧政府的决策 | 第42-45页 |
二、智慧政府的服务 | 第45-50页 |
三、智慧政府的监管 | 第50-52页 |
四、智慧政府的办公 | 第52-55页 |
第四章 对我国智慧政府探索建设的评析 | 第55-61页 |
一、我国智慧政府实践探索案例分析 | 第55-56页 |
二、我国智慧政府探索建设的经验总结 | 第56-61页 |
(一) 智慧政府建设的运行要素 | 第56页 |
(二) 智慧政府的建设环境 | 第56-57页 |
(三) 智慧政府建设的管理技术方法 | 第57-59页 |
(四) 智慧政府的管理过程 | 第59-61页 |
第五章 进一步推进我国智慧政府建设的问题与面临的挑战 | 第61-69页 |
一、进一步推进我国智慧政府建设过程中的问题 | 第61-63页 |
(一) 我国智慧政府理论研究的滞后 | 第61-62页 |
(二) 我国智慧政府建设缺乏统一的规划 | 第62页 |
(三) 欠缺支持推动智慧政府建设的政策 | 第62-63页 |
二、进一步推进我国智慧政府建设面临的挑战 | 第63-69页 |
(一) 行政环境对我国智慧政府建设的挑战 | 第63-65页 |
1、技术环境的挑战 | 第63-64页 |
2、价值理念的挑战 | 第64页 |
3、社会文化环境的挑战 | 第64-65页 |
(二) 我国政府系统自身的挑战 | 第65-69页 |
1、官僚制发育不足与电子政务发展并存 | 第65-66页 |
2、“官本位”行政理念的阻碍 | 第66-67页 |
3、立法工作的相对滞后 | 第67-69页 |
第六章 进一步推进智慧政府建设的建议 | 第69-73页 |
一、树立大数据思维,制定智慧政府发展规划 | 第69页 |
二、制定智慧政府发展政策,提供相应资源保障 | 第69-70页 |
三、学政联合,加强对智慧政府的理论研究 | 第70页 |
四、进一步推进政务数据信息公开,建设透明政府 | 第70-71页 |
五、转变行政理念,特别是基层公务员的数据信息观 | 第71页 |
六、总结探索经验,逐步推广探索经验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