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21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9-18页 |
1.2.1 粮食价格波动研究综述 | 第9-11页 |
1.2.2 粮食价格传导路径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1.2.3 价格传导非对称性研究综述 | 第14-17页 |
1.2.4 文献述评 | 第17-18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1.3.3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4 研究创新点与不足 | 第20-21页 |
1.4.1 研究创新点 | 第20页 |
1.4.2 研究不足 | 第20-21页 |
第二章 价格传导相关理论 | 第21-29页 |
2.1 价格传导路径作用机理 | 第21-25页 |
2.1.1 贸易传导路径 | 第21-22页 |
2.1.2 期货传导路径 | 第22-23页 |
2.1.3 替代传导路径 | 第23-24页 |
2.1.4 其他传导路径 | 第24-25页 |
2.2 非对称性价格传导理论 | 第25-28页 |
2.2.1 非对称价格传导的表现 | 第25-26页 |
2.2.2 非对称价格传导的原因 | 第26-28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国际国内粮食价格波动特征及关联性 | 第29-45页 |
3.1 国际粮食价格波动特征及影响因素 | 第29-33页 |
3.1.1 国际粮食价格波动特征 | 第29-30页 |
3.1.2 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影响因素 | 第30-33页 |
3.2 我国粮食安全现状分析 | 第33-41页 |
3.2.1 我国粮食产需矛盾 | 第33-35页 |
3.2.2 我国粮价波动上涨 | 第35-39页 |
3.2.3 我国粮食进口激增 | 第39-41页 |
3.3 国际国内粮价波动关联性分析 | 第41-44页 |
3.3.1 静态关联性分析 | 第41-42页 |
3.3.2 动态关联性分析 | 第42-4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我国粮食价格国际传导的路径检验 | 第45-51页 |
4.1 模型设定与变量说明 | 第45-46页 |
4.1.1 模型设定 | 第45页 |
4.1.2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 第45-46页 |
4.2 描述性统计与单位根检验 | 第46-48页 |
4.2.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 第46-47页 |
4.2.2 单位根检验 | 第47-48页 |
4.3 实证结果与分析 | 第48-4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五章 基于贸易和期货路径的粮食价格国际传导非对称性实证分析 | 第51-64页 |
5.1 方法介绍 | 第51-53页 |
5.1.1 向量自回归(VAR) | 第51页 |
5.1.2 Johansen协整检验 | 第51-52页 |
5.1.3 非对称误差修正(APT-ECM) | 第52-53页 |
5.2 变量说明与数据处理 | 第53页 |
5.3 国际传导非对称性实证分析 | 第53-63页 |
5.3.1 国际现货价格对进口价格的传导 | 第53-56页 |
5.3.2 进口价格对国内现货价格的传导 | 第56-58页 |
5.3.3 国际期货价格对国内期货价格的传导 | 第58-60页 |
5.3.4 国内期货价格对现货价格的传导 | 第60-6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64-69页 |
6.1 全文结论 | 第64-65页 |
6.2 政策建议 | 第65-68页 |
6.2.1 制定进口调控政策,充分利用国际资源 | 第65页 |
6.2.2 健全粮食期货市场,发挥套期保值功能 | 第65-66页 |
6.2.3 促进国内粮食流通,发展现代粮食产业 | 第66-67页 |
6.2.4 推行目标价格补贴,保障农民生产利益 | 第67页 |
6.2.5 重视海外农业投资,争取国际市场定价权 | 第67-68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5页 |
附录 | 第75-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个人简历及在读期间已发表和录用的论文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