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化学论文

黑眶蟾蜍抗菌肽Cathelicidin-DM的临床前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36页
    1.1 抗生素滥用的危害第15-16页
    1.2 Cathelicidins的来源及其简介第16-27页
        1.2.1 黑眶蟾蜍的简介第16-18页
        1.2.2 Cathelicidins的结构第18页
        1.2.3 Cathelicidins抗菌肽家族的抗菌活性第18-20页
            1.2.3.1 α-螺旋Cathelicidins抗菌肽的抗菌谱广第18-19页
            1.2.3.2 具有伸展螺旋的Cathelicidins的共性第19页
            1.2.3.3 合成的环状肽只对G-起作用第19页
            1.2.3.4 β-片层Cathelicidins的家族具有广谱抗菌的活性第19-20页
        1.2.4 Cathelicidins抗菌肽的家族多样性及分布第20页
        1.2.5 Cathelicidins的表达及其影响因素第20-21页
        1.2.6 Cathelicidins的生物学活性第21-23页
            1.2.6.1 对于多种细菌、真菌、包膜病毒有着广谱杀伤作用第22页
            1.2.6.2 在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的复杂网络中起着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第22页
            1.2.6.3 Cathelicidins还具有促进血管愈合和促进新血管生成的能力第22页
            1.2.6.4 天然免疫系统对于个体抵抗呼吸道感染流感病毒起着关键作用第22-23页
        1.2.7 Cathelicidins的作用机理第23-26页
            1.2.7.1 “桶板”模式第23页
            1.2.7.2 “地毯”模式第23-24页
            1.2.7.3 其他模式第24-26页
        1.2.8 Cathelicidins应用前景及存在问题第26-27页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选题意义第27-36页
        1.3.1 实验原理第27-34页
            1.3.1.1 感染动物模型——腹膜炎简介第27-28页
            1.3.1.2 传统抗生素的选用——庆大霉素第28-29页
            1.3.1.3 常见病原菌第29-31页
            1.3.1.4 动物模型感染涉及的细胞因子简介第31-32页
            1.3.1.5 药物代谢动力学的一般研究过程第32-34页
        1.3.2 研究内容第34页
        1.3.3 选题意义第34-36页
第二章 黑眶蟾蜍Cathelicidin-DM抗菌肽的体外生物学活性研究第36-46页
    2.1 材料和方法第36-40页
        2.1.1 实验材料第36-38页
            2.1.1.1 实验动物、实验菌株第36-37页
            2.1.1.2 主要实验仪器第37-38页
        2.1.2 实验方法第38-40页
            2.1.2.1 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第38-39页
            2.1.2.2 杀菌动力学第39页
            2.1.2.3 染料摄取实验第39页
            2.1.2.4 Cathelicidin-DM与3种抗生素的协同性测定第39-40页
    2.2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40-43页
        2.2.1 Cathelicidin-DM的体外抗菌效果强于庆大霉素第40-41页
        2.2.2 Cathelicidin-DM的杀菌动力曲线第41页
        2.2.3 Cathelicidin-DM的杀菌机理与蜂毒肽相似第41-42页
        2.2.4 Cathelicidin-DM和抗生素青霉素、四环素和庆大霉素并无协同作用第42-43页
    2.3 本章讨论第43-46页
第三章 黑眶蟾蜍Cathelicidin-DM抗菌肽的体内生物学活性研究第46-62页
    3.1 材料和方法第46-56页
        3.1.1 实验材料第46-49页
            3.1.1.1 实验动物、实验菌株第46页
            3.1.1.2 主要实验试剂第46-47页
            3.1.1.3 主要试剂的配制第47-48页
            3.1.1.4 主要实验仪器第48-49页
        3.1.2 实验方法第49-56页
            3.1.2.1 Cathelicidin-DM和庆大霉素的半致死浓度第49页
            3.1.2.2 小鼠腹膜炎模型的建立第49-50页
            3.1.2.3 小鼠外伤模型的制备第50页
            3.1.2.4 Cathelicidin-DM和庆大霉素的有效治疗浓度第50页
            3.1.2.5 不同给药方式的效果评价第50-55页
            3.1.2.6 细胞因子含量测定第55-56页
    3.2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56-60页
        3.2.1 Cathelicidin-DM致死浓度比庆大霉素高2倍第56页
        3.2.2 构造小鼠腹膜炎模型需要菌种最佳剂量的确定第56-58页
        3.2.3 Cathelicidin-DM治疗外伤效果较好第58页
        3.2.4 静脉注射对于腹膜炎的治疗效果最佳第58-59页
        3.2.5 细胞因子的测定第59-60页
    3.3 本章讨论第60-62页
第四章 黑眶蟾蜍Cathelicidin-DM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初步研究第62-69页
    4.1 材料和方法第62-65页
        4.1.1 实验材料第62-64页
            4.1.1.1 实验动物、实验菌株第62-63页
            4.1.1.2 主要实验仪器第63-64页
        4.1.2 实验方法第64-65页
            4.1.2.1 HPLC测定静脉注射Cathelicidin-DM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第64-65页
            4.1.2.2 小动物活体成像检测第65页
    4.2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65-67页
        4.2.1 HPLC测定血药浓度变化第65-67页
        4.2.2 Cathelicidin-DM在靶部位的分布检测第67页
    4.3 本章总结第67-69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69-72页
    5.1 总结第69-71页
    5.2 展望第71-72页
致谢第72-74页
参考文献第74-82页
附录A: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申请专利目录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两种天然产物的生物活性研究
下一篇:Flavokawain A的Ⅰ相代谢途径及其对细胞色素P450酶影响作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