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光电子技术、激光技术论文--激光技术、微波激射技术论文--激光器论文

大功率声光Q开关驱动器设计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16页
    1.1 声光调Q技术简介第12-13页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第13-14页
    1.3 本论文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第14-16页
第二章 声光Q开关驱动器的理论基础第16-37页
    2.1 声光Q开关驱动器的工作原理第16-18页
    2.2 声光Q开关驱动器的术语第18-19页
    2.3 射频功率放大器的基本理论第19-33页
        2.3.1 射频功率放大器分类第19-21页
            2.3.1.1 甲类放大器第19-20页
            2.3.1.2 乙类放大器第20-21页
            2.3.1.3 甲乙类放大器第21页
            2.3.1.4 丙类放大器第21页
        2.3.2 增益和稳定性第21-23页
        2.3.3 阻抗匹配理论第23-32页
            2.3.3.1 smith圆图第24-28页
            2.3.3.2 集总参数匹配网络设计第28-32页
        2.3.4 偏置电路设计第32页
        2.3.5 多级放大器设计第32-33页
    2.4 射频功率放大器的仿真原理第33-36页
        2.4.1 ADS简介第33-34页
        2.4.2 ADS常用的仿真器及功能第34页
        2.4.3 负载牵引设计方法第34-35页
        2.4.4 射频功率放大器的仿真流程第35-36页
    2.5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三章 声光Q开关驱动器设计第37-70页
    3.1 设计目标第37页
    3.2 驱动器的设计流程第37页
    3.3 驱动器的系统框图第37-38页
    3.4 频率源设计第38-39页
    3.5 调制电路设计第39-44页
        3.5.1 调制电路分类第39-41页
            3.5.1.1 可变增益放大器调制第39-40页
            3.5.1.2 射频开关调制第40页
            3.5.1.3 栅极调制第40-41页
            3.5.1.4 漏极调制第41页
        3.5.2 驱动器调制电路方案对比第41-42页
        3.5.3 调制器件选型第42-43页
        3.5.4 调制电路参数设计第43-44页
        3.5.5 调制电路结果与分析第44页
    3.6 放大电路设计第44-62页
        3.6.1 增益放大电路设计第45-47页
            3.6.1.1 器件选型第45-46页
            3.6.1.2 增益放大电路参数设计第46页
            3.6.1.3 增益放大电路结果与分析第46-47页
        3.6.2 驱动放大电路设计第47-54页
            3.6.2.1 器件选型第47-48页
            3.6.2.2 驱动放大电路仿真设计第48-54页
                3.6.2.2.1 MW6S004NT1直流仿真设计第48-50页
                3.6.2.2.2 MW6S004NT1稳定性分析第50页
                3.6.2.2.3 负载牵引法设计匹配电路第50-54页
        3.6.3 功率放大电路设计第54-62页
            3.6.3.1 器件选型第54-55页
            3.6.3.2 功率放大电路仿真设计第55-62页
                3.6.3.2.1 MRFE6VP6300H直流仿真设计第55-56页
                3.6.3.2.2 MRFE6VP6300H稳定性分析第56页
                3.6.3.2.3 负载牵引法设计匹配电路第56-60页
                3.6.3.2.4 功率放大电路温度补偿设计第60-62页
    3.7 保护电路设计第62-64页
        3.7.1 过压保护第62页
        3.7.2 过流保护第62-63页
        3.7.3 温度保护第63页
        3.7.4 驻波保护第63-64页
    3.8 驱动器的电磁兼容性设计第64-68页
        3.8.1 元器件选取第64-65页
        3.8.2 PCB设计第65-66页
        3.8.3 滤波设计第66页
        3.8.4 接地设计第66-67页
            3.8.4.1 射频电路接地第66页
            3.8.4.2 功能电路接地第66-67页
            3.8.4.3 接地设计要求第67页
        3.8.5 屏蔽设计第67-68页
    3.9 热设计第68-69页
    3.10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四章 大功率声光Q开关驱动器的测试结果与分析第70-76页
    4.1 主要性能指标测试方法第70-73页
        4.1.1 脉冲上升、下降时间测试第70-71页
        4.1.2 输出功率和效率测试第71页
        4.1.3 首脉冲抑制时间测试第71-72页
        4.1.4 谐波抑制测试第72页
        4.1.5 通断比测试第72页
        4.1.6 电磁兼容测试第72-73页
    4.2 性能指标测试结果与分析第73-76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76-77页
    5.1 本文的主要贡献第76页
    5.2 下一步工作的展望第76-77页
致谢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81页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1-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石墨烯薄膜高频介电特性的测量研究
下一篇:显式无条件稳定FDTD方法在亚网格上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