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国民经济管理论文--生产行业管理论文

瓦房店市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问题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绪论第9-16页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第9-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9页
        1.1.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基本概念第10-11页
        1.2.1 流通领域第10页
        1.2.2 食品安全监管第10-11页
        1.2.3 食品安全利益相关者第11页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1-14页
        1.3.1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2页
        1.3.2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第13-14页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4-16页
        1.4.1 研究内容第14页
        1.4.2 研究方法第14-15页
        1.4.3 技术路线第15-16页
2 瓦房店市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的现状分析第16-29页
    2.1 瓦房店市基本概况第16-17页
        2.1.1 瓦房店市基本情况第16页
        2.1.2 瓦房店市监管主体基本情况第16-17页
    2.2 瓦房店市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的现状第17-20页
        2.2.1 监管主体的监管范围与基本职能第17-18页
        2.2.2 现有的监管方式与方法第18-19页
        2.2.3 流通市场内食品质量检测结果第19页
        2.2.4 流通领域食品经营主体状况第19-20页
    2.3 瓦房店市流通领域食品消费者问卷调查分析第20-25页
        2.3.1 调查问卷的设计第20页
        2.3.2 调查对象第20-21页
        2.3.3 结果分析第21-25页
    2.4 瓦房店市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第25-29页
        2.4.1 瓦房店市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第25-27页
        2.4.2 瓦房店市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问题出现的原因第27-29页
3 完善瓦房店市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的方案第29-41页
    3.1 理论依据第29-31页
        3.1.1 信息不对称理论第29-30页
        3.1.2 市场失灵理论第30-31页
        3.1.3 新公共管理理论第31页
    3.2 借鉴国内外食品安全监管先进经验第31-36页
        3.2.1 美国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第31-33页
        3.2.2 欧盟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第33-34页
        3.2.3 台湾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第34-35页
        3.2.4 大陆地区食品安全监管经验第35-36页
    3.3 瓦房店市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具体改进方案第36-39页
        3.3.1 改进的目标第36-37页
        3.3.2 改进的框架第37-38页
        3.3.3 改进的内容第38-39页
    3.4 瓦房店市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改进方案的可行性论证第39-41页
4 完善瓦房店市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的对策建议第41-49页
    4.1 完善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统一、高效的监管体制第41-42页
        4.1.1 理顺监管体制第41页
        4.1.2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预警和应急制度第41-42页
        4.1.3 加强自身建设第42页
    4.2 提高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效能第42-45页
        4.2.1 加大监管力度第42-43页
        4.2.2 增加人力资源和监测设备的投入第43-44页
        4.2.3 完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责任追究机制第44页
        4.2.4 规范市场主体的经营行为第44-45页
    4.3 建立食品安全社会监督体系第45-47页
        4.3.1 加强协会组织建设第45-46页
        4.3.2 搭建社会知晓和参与平台第46-47页
    4.4 宣传增进消费者安全意识第47-49页
        4.4.1 加强宣传工作第47-48页
        4.4.2 加强学校教育第48页
        4.4.3 加强农村地区食品安全建设第48-49页
结论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2页
附录A 瓦房店市流通领域食品安全问卷第52-5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55-56页
致谢第56-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指数谱风险控制的“存量+增量”贷款组合优化模型
下一篇:巨灾再保险定价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