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基本概念 | 第10-11页 |
1.2.1 流通领域 | 第10页 |
1.2.2 食品安全监管 | 第10-11页 |
1.2.3 食品安全利益相关者 | 第11页 |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13-14页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2 瓦房店市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的现状分析 | 第16-29页 |
2.1 瓦房店市基本概况 | 第16-17页 |
2.1.1 瓦房店市基本情况 | 第16页 |
2.1.2 瓦房店市监管主体基本情况 | 第16-17页 |
2.2 瓦房店市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的现状 | 第17-20页 |
2.2.1 监管主体的监管范围与基本职能 | 第17-18页 |
2.2.2 现有的监管方式与方法 | 第18-19页 |
2.2.3 流通市场内食品质量检测结果 | 第19页 |
2.2.4 流通领域食品经营主体状况 | 第19-20页 |
2.3 瓦房店市流通领域食品消费者问卷调查分析 | 第20-25页 |
2.3.1 调查问卷的设计 | 第20页 |
2.3.2 调查对象 | 第20-21页 |
2.3.3 结果分析 | 第21-25页 |
2.4 瓦房店市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5-29页 |
2.4.1 瓦房店市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5-27页 |
2.4.2 瓦房店市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问题出现的原因 | 第27-29页 |
3 完善瓦房店市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的方案 | 第29-41页 |
3.1 理论依据 | 第29-31页 |
3.1.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9-30页 |
3.1.2 市场失灵理论 | 第30-31页 |
3.1.3 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31页 |
3.2 借鉴国内外食品安全监管先进经验 | 第31-36页 |
3.2.1 美国食品安全监管模式 | 第31-33页 |
3.2.2 欧盟食品安全监管模式 | 第33-34页 |
3.2.3 台湾食品安全监管模式 | 第34-35页 |
3.2.4 大陆地区食品安全监管经验 | 第35-36页 |
3.3 瓦房店市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具体改进方案 | 第36-39页 |
3.3.1 改进的目标 | 第36-37页 |
3.3.2 改进的框架 | 第37-38页 |
3.3.3 改进的内容 | 第38-39页 |
3.4 瓦房店市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改进方案的可行性论证 | 第39-41页 |
4 完善瓦房店市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的对策建议 | 第41-49页 |
4.1 完善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统一、高效的监管体制 | 第41-42页 |
4.1.1 理顺监管体制 | 第41页 |
4.1.2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预警和应急制度 | 第41-42页 |
4.1.3 加强自身建设 | 第42页 |
4.2 提高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效能 | 第42-45页 |
4.2.1 加大监管力度 | 第42-43页 |
4.2.2 增加人力资源和监测设备的投入 | 第43-44页 |
4.2.3 完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责任追究机制 | 第44页 |
4.2.4 规范市场主体的经营行为 | 第44-45页 |
4.3 建立食品安全社会监督体系 | 第45-47页 |
4.3.1 加强协会组织建设 | 第45-46页 |
4.3.2 搭建社会知晓和参与平台 | 第46-47页 |
4.4 宣传增进消费者安全意识 | 第47-49页 |
4.4.1 加强宣传工作 | 第47-48页 |
4.4.2 加强学校教育 | 第48页 |
4.4.3 加强农村地区食品安全建设 | 第48-49页 |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附录A 瓦房店市流通领域食品安全问卷 | 第52-5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