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基于功能化苯并咪唑衍生物的超分子凝胶

摘要第9-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第一章 超分子凝胶的研究进展第12-31页
    1.1 前言第12-20页
    1.2 超分子凝胶第20-30页
        1.2.1 超分子有机凝胶第21-25页
            1.2.1.1 由小分子量的有机凝胶因子形成的有机凝胶第21-23页
            1.2.1.2 聚合物凝胶第23-25页
        1.2.2 超分子金属凝胶第25-30页
            1.2.2.1 通过金属配位基作用形成的金属凝胶第25-27页
            1.2.2.2 通过非共价键相互作用形成的金属凝胶第27-30页
        1.2.3 超分子凝胶的应用第30页
    1.3 课题设计与提出第30-31页
第二章 基于苯并咪唑的超分子金属有机凝胶及其刺激响应性能研究第31-47页
    2.1 引言第31-32页
    2.2 实验部分第32-33页
        2.2.1 主要仪器与试剂第32页
        2.2.2 凝胶因子的制备第32页
        2.2.3 凝胶因子C11的合成第32-33页
        2.2.4 凝胶实验第33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3-36页
        2.3.1 凝胶溶剂筛选第33-34页
        2.3.2 凝胶金属的筛选第34-36页
        2.3.3 金属有机凝胶的形貌学研究第36页
    2.4 金属银与凝胶因子C11配位形成的金属凝胶Ag-MG的凝胶性能的研究及其刺激性响应第36-42页
        2.4.1 有机凝胶C11-OG和金属凝胶Ag-MG的转溶温度第36-37页
        2.4.2 凝聚态荧光及凝胶的自组装机理第37-40页
        2.4.3 金属凝胶Ag-MG的化学刺激性响应第40-42页
    2.5 金属铅与凝胶因子C11配位形成的金属凝胶Pb-MG的凝胶性能的研究及其刺激性响应第42-46页
        2.5.1 有机凝胶C11-OG和金属凝胶Pb-MG的转溶温度第42-43页
        2.5.2 凝聚态荧光及凝胶的自组装机理第43-45页
        2.5.3 金属凝胶Pb-MG的化学刺激性响应第45-46页
    2.6 结论第46-47页
第三章 基于苯并咪唑的含水超分子有机凝胶对Fe~(3+)的检测识别第47-56页
    3.1 引言第47-48页
    3.2 实验部分第48-49页
        3.2.1 试剂与溶剂第48页
        3.2.2 实验仪器第48页
        3.2.3 凝胶因子XJ的合成第48-49页
        3.2.4 凝胶实验第49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9-55页
        3.3.1 溶剂的筛选第49-52页
        3.3.2 金属的凝胶化性能测试第52-54页
        3.3.3 凝胶的微观形貌研究第54页
        3.3.4 Fe~(3+)的检测识别第54-55页
    3.4 化合物的质谱第55页
    3.5 结论第55-56页
第四章 一种具有凝集态荧光的有机凝胶的研究第56-63页
    4.1 引言第56页
    4.2 实验部分第56-58页
        4.2.1 试剂与溶剂第56-57页
        4.2.2 实验仪器第57页
        4.2.3 凝胶因子XZ的合成第57页
        4.2.4 凝胶的形成第57-58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58-62页
        4.3.1 溶剂的筛选第58页
        4.3.2 金属的凝胶化性能测试第58-59页
        4.3.3 凝胶的微观形貌研究第59-60页
        4.3.4 有机凝胶对常见阴阳离子的作用第60页
        4.3.5 有机凝胶随着温度降低荧光的变化第60-62页
    4.4 总结第62-63页
第五章 后期工作展望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73页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3-74页
致谢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变量优化用于定量构效和光谱建模
下一篇:基于杂多酸的杂化材料的制备及催化氧化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