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4页 |
1.1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 第14-17页 |
1.1.1 盐渍土及危害 | 第14-15页 |
1.1.2 吉林西部碳酸盐渍土冻胀特性研究的意义 | 第15-17页 |
1.2 盐渍土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1.3 土体冻胀研究进展 | 第19-22页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技术路线 | 第22-24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22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22-24页 |
第2章 研究区工程地质特性 | 第24-39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24-25页 |
2.2 取样点地层分布特征 | 第25-27页 |
2.3 取样点不同深度土层物质组成 | 第27-33页 |
2.3.1. 不同土层的粒度成分分析 | 第27-32页 |
2.3.2 矿物成分分析 | 第32-33页 |
2.4 取样点不同深度土层物理化学性质 | 第33-38页 |
2.4.1 物理性质 | 第33-35页 |
2.4.2 易溶盐含量 | 第35-36页 |
2.4.3 阳离子交换量 | 第36-37页 |
2.4.4 pH值 | 第37页 |
2.4.5 有机质含量 | 第37-38页 |
2.5 小结 | 第38-39页 |
第3章 碳酸盐渍土室内冻胀实验 | 第39-46页 |
3.1 碳酸盐渍土冻胀实验方案 | 第39-41页 |
3.1.1 土样介绍 | 第39-40页 |
3.1.2 实验因素配置 | 第40-41页 |
3.2 实验设备 | 第41-43页 |
3.2.1 冻融实验舱 | 第41-42页 |
3.2.2 冻胀仪 | 第42-43页 |
3.3 实验方法与步骤 | 第43-45页 |
3.4 小结 | 第45-46页 |
第4章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46-81页 |
4.1 数据计算方法 | 第46-57页 |
4.2 不同埋深盐渍土的含水率、压实度与冻胀率的关系 | 第57-63页 |
4.2.1 埋深 10cm深盐渍土的冻胀与含水率、压实度的关系 | 第57页 |
4.2.2 埋深 40cm深盐渍土的冻胀与含水率、压实度的关系 | 第57-60页 |
4.2.3 埋深 70cm深盐渍土的冻胀与含水率、压实度的关系 | 第60页 |
4.2.4 埋深 110cm深盐渍土的冻胀与含水率、压实度的关系 | 第60-63页 |
4.2.5 埋深 170cm深盐渍土的冻胀与含水率、压实度的关系 | 第63页 |
4.3 盐渍土冻胀与含盐量、含水率、压实度的关系 | 第63-76页 |
4.3.1 0.0%含盐量时盐渍土冻胀与含水率、压实度的关系 | 第63-66页 |
4.3.2 0.5%含盐量时盐渍土冻胀与含水率、压实度的关系 | 第66页 |
4.3.3 1.0%含盐量时盐渍土冻胀与含水率、压实度的关系 | 第66-69页 |
4.3.4 2.0%含盐量时盐渍土冻胀与含水率、压实度的关系 | 第69页 |
4.3.5 3.0%含盐量时盐渍土冻胀与含水率、压实度的关系 | 第69-76页 |
4.4 不同埋深盐渍土冻胀率与含水量-压实度的关系 | 第76页 |
4.5 碳酸氢钠溶解度及其土中水冻结曲线对冻胀变形的影响 | 第76-79页 |
4.6 小结 | 第79-81页 |
第5章 碳酸盐渍土冻胀敏感性分析 | 第81-99页 |
5.1 粗糙集简介 | 第81-82页 |
5.1.1 信息系统 | 第81页 |
5.1.2 集合的近似与粗糙集 | 第81-82页 |
5.1.3 粗糙集的知识约简 | 第82页 |
5.2 利用粗糙集理论对影响因素进行约简 | 第82-86页 |
5.2.1 确定原始数据 | 第82页 |
5.2.2 建立决策信息表 | 第82-85页 |
5.2.3 基于粗糙集理论的冻胀率影响因素属性约简 | 第85-86页 |
5.3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碳酸盐渍土冻胀模型 | 第86-95页 |
5.3.1 BP神经网络简介 | 第86-87页 |
5.3.2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冻胀率模型建立 | 第87-95页 |
5.4 利用建立的BP神经网络模型对冻胀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 | 第95-97页 |
5.5 小结 | 第97-99页 |
第6章 结论 | 第99-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6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6-107页 |
致谢 | 第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