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坡路段交通事故分析与预测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第2章 弯坡路段交通事故影响因素分析 | 第17-33页 |
2.1 弯坡路段交通事故总体特征分析 | 第17-18页 |
2.2 弯坡路段道路设计条件影响分析 | 第18-24页 |
2.2.1 车道数与交通事故 | 第18-19页 |
2.2.2 车道宽度与交通事故 | 第19页 |
2.2.3 路肩宽度与交通事故 | 第19-20页 |
2.2.4 曲线半径与交通事故 | 第20-21页 |
2.2.5 道路线形与交通事故 | 第21-22页 |
2.2.6 平曲线加宽与交通事故 | 第22-23页 |
2.2.7 坡度与交通事故 | 第23-24页 |
2.3 弯坡路段道路环境条件影响分析 | 第24-31页 |
2.3.1 天气条件与交通事故的关 | 第24-25页 |
2.3.2 视距与交通事故的关系 | 第25-26页 |
2.3.3 能见度与交通事故的关系 | 第26-27页 |
2.3.4 路表情况与交通事故的关系 | 第27-29页 |
2.3.5 路面平整度与交通事故的关系 | 第29-30页 |
2.3.6 交通量与交通事故的关系 | 第30-31页 |
2.4 各影响因素对各事故类型的影响程度分析 | 第31-32页 |
2.5 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基于FTA法的弯坡路段交通事故分析 | 第33-49页 |
3.1 FTA法 | 第33-37页 |
3.1.1 FTA的简化 | 第33-35页 |
3.1.2 求最小割集 | 第35页 |
3.1.3 最小径集 | 第35-36页 |
3.1.4 成功数与最小径集求法 | 第36-37页 |
3.2 弯坡路段交通事故分析 | 第37-47页 |
3.2.1 侧翻事故 | 第37-39页 |
3.2.2 正撞事故 | 第39-40页 |
3.2.3 侧撞事故 | 第40-42页 |
3.2.4 追尾事故 | 第42-43页 |
3.2.5 撞固定物事故 | 第43-44页 |
3.2.6 坠车事故 | 第44-46页 |
3.2.7 同向刮擦事故 | 第46-47页 |
3.3 小结 | 第47-49页 |
第4章 弯坡路段交通事故预测模型构建 | 第49-71页 |
4.1 CART算法 | 第49-52页 |
4.1.1 信息增益 | 第50-51页 |
4.1.2 树的剪枝 | 第51页 |
4.1.3 K交叉验证 | 第51-52页 |
4.2 事故数据预处理 | 第52-57页 |
4.2.1 数据预处理的必要性 | 第52-53页 |
4.2.2 数据预处理的主要方法 | 第53-54页 |
4.2.3 原始数据的清理 | 第54-56页 |
4.2.4 数据集成 | 第56-57页 |
4.3 事故预测建模 | 第57-68页 |
4.3.1 计算信息增益 | 第57-59页 |
4.3.2 生成决策树 | 第59-64页 |
4.3.3 k交叉验证 | 第64-66页 |
4.3.4 分类规则输出 | 第66-68页 |
4.4 实例应用 | 第68-69页 |
4.4.1 数据来源 | 第68页 |
4.4.2 模型预测 | 第68-69页 |
4.4.3 交通安全建议 | 第69页 |
4.5 小结 | 第69-71页 |
第5章 全文总结 | 第71-73页 |
5.1 全文总结 | 第71页 |
5.2 论文的不足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