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缩略语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1页 |
1.1 引言 | 第13-16页 |
1.2 柴油类生物替代燃料综述 | 第16-23页 |
1.3 ABE的研究背景及进展 | 第23-25页 |
1.4 定容燃烧装置与现代激光测量技术 | 第25-29页 |
1.4.1 定容燃烧装置介绍 | 第25-27页 |
1.4.2 激光测量技术介绍 | 第27-29页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9-31页 |
第二章 测试装置和数据处理 | 第31-57页 |
2.1 测试装置 | 第31-37页 |
2.1.1 定容燃烧弹 | 第31-32页 |
2.1.2 喷油系统 | 第32-34页 |
2.1.3 预混气体点火系统 | 第34-35页 |
2.1.4 光学测试系统 | 第35-37页 |
2.2 试验步骤 | 第37-40页 |
2.2.1 总体步骤 | 第37-38页 |
2.2.2 进排气过程 | 第38-39页 |
2.2.3 试验条件控制 | 第39-40页 |
2.3 试验装置控制系统 | 第40-43页 |
2.4 试验燃料 | 第43-46页 |
2.4.1 燃料配制 | 第43页 |
2.4.2 混合液稳定性测试 | 第43-46页 |
2.5 试验条件选择 | 第46-47页 |
2.6 光学测量方法 | 第47-52页 |
2.6.1 火焰自然发光、CH*发光测量 | 第47-48页 |
2.6.2 喷雾测量 | 第48-49页 |
2.6.3 碳烟测量 | 第49-52页 |
2.7 数据处理方法 | 第52-55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三章 ABE/柴油混合液与纯柴油喷雾特性和燃烧特性对比研究 | 第57-75页 |
3.1 喷雾特性 | 第57-64页 |
3.1.1 喷雾过程图像 | 第57-63页 |
3.1.2 喷雾贯穿距离 | 第63-64页 |
3.2 燃烧特性 | 第64-73页 |
3.2.1 燃烧压力及放热率 | 第64-67页 |
3.2.2 自然发光火焰图像 | 第67-69页 |
3.2.3 火焰举升高度 | 第69-71页 |
3.2.4 火焰发光强度 | 第71-73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第四章 ABE和丁醇及其同分异构体的喷雾和燃烧特性对比 | 第75-95页 |
4.1 同分异构对丁醇/柴油混合液燃烧特性的影响 | 第75-82页 |
4.1.1 燃烧放热特性 | 第75-78页 |
4.1.2 燃烧火焰特性 | 第78-82页 |
4.2 纯ABE与纯正丁醇的喷雾特性和燃烧特性对比 | 第82-93页 |
4.2.1 喷雾特性 | 第82-85页 |
4.2.2 燃烧放热特性 | 第85-88页 |
4.2.3 燃烧火焰特性 | 第88-93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93-95页 |
第五章 ABE组分比例对ABE/柴油混合液喷雾和燃烧特性的影响 | 第95-111页 |
5.1 ABE组分比例对ABE/柴油混合液的燃烧特性影响 | 第95-104页 |
5.1.1 燃烧放热特性 | 第96-99页 |
5.1.2 火焰结构 | 第99-101页 |
5.1.3 火焰举升高度 | 第101-102页 |
5.1.4 火焰发光强度 | 第102-104页 |
5.2 掺混比对高丙酮ABE(6:3:1)/柴油混合液的燃烧特性影响 | 第104-108页 |
5.2.1 喷雾特性 | 第104-105页 |
5.2.2 燃烧特性 | 第105-108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108-111页 |
第六章 ABE掺混比对ABE/柴油混合液喷雾和燃烧特性的影响 | 第111-125页 |
6.1 喷雾特性 | 第111-115页 |
6.1.1 喷雾图像 | 第111-114页 |
6.1.2 喷雾贯穿距离 | 第114-115页 |
6.2 燃烧放热特性 | 第115-118页 |
6.2.1 放热过程 | 第115-116页 |
6.2.2 着火延迟期 | 第116-117页 |
6.2.3 燃烧持续期 | 第117-118页 |
6.3 燃烧发光特性 | 第118-123页 |
6.3.1 火焰结构 | 第118-119页 |
6.3.2 火焰举升高度 | 第119-121页 |
6.3.3 火焰强度 | 第121-123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23-125页 |
第七章 ABE碳烟测试及生成机理研究 | 第125-137页 |
7.1 ABE碳烟测试研究 | 第125-131页 |
7.2 ABE喷雾燃烧过程碳烟生成机理探讨 | 第131-135页 |
7.3 本章小结 | 第135-137页 |
第八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137-143页 |
8.1 全文总结 | 第137-139页 |
8.2 展望 | 第139-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143-153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科技论文 | 第153-157页 |
致谢 | 第1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