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1.1 论文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4 本文创新点 | 第12-13页 |
第二章 微震动信号的观测方案及数据处理方法 | 第13-27页 |
2.1 观测原理 | 第13-14页 |
2.2 观测方案设计 | 第14-15页 |
2.2.1 观测环境要求 | 第14页 |
2.2.2 观测时间 | 第14页 |
2.2.3 检波器的布置 | 第14页 |
2.2.4 观测前及测试中的注意事项 | 第14-15页 |
2.3 观测设备及参数 | 第15-17页 |
2.4 观测数据处理 | 第17-26页 |
2.4.1 观测信号组成 | 第17-18页 |
2.4.2 频谱分析方法 | 第18-22页 |
2.4.3 基于H/V谱比技术的标准化软件J-SESAME | 第22-2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基于ModelHVSR的地层参数研究 | 第27-47页 |
3.1 ModelHVSR | 第27-29页 |
3.1.1 软件简介 | 第27-28页 |
3.1.2 模拟原理 | 第28页 |
3.1.3 模拟的地层参数 | 第28-29页 |
3.2 地层参数的模拟研究 | 第29-43页 |
3.2.1 数值模拟模型 | 第29-33页 |
3.2.2 数值模拟结果 | 第33-43页 |
3.3 地层参数的拟合 | 第43-46页 |
3.3.1 拟合流程 | 第43页 |
3.3.2 拟合实例 | 第43-4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构筑物动力特性研究 | 第47-63页 |
4.1 构筑物动力特性测试方法 | 第47-48页 |
4.2 测试数据的解析 | 第48-51页 |
4.2.1 主要解析方法 | 第48-49页 |
4.2.2 非参数分析法 | 第49-50页 |
4.2.3 标准谱比法 | 第50-51页 |
4.3 测试数据解析结果及分析 | 第51-58页 |
4.3.1 FFT法解析 | 第51-52页 |
4.3.2 SSR法解析 | 第52-54页 |
4.3.3 HVSR法解析 | 第54-55页 |
4.3.4 NonPaDAn法解析 | 第55-58页 |
4.4 解析结果及综合分析 | 第58-62页 |
4.4.1 解析法可靠度分析 | 第58-59页 |
4.4.2 长短轴方向对动力特性的影响 | 第59-61页 |
4.4.3 建筑高度对动力特性的影响 | 第61-6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五章 周边场地构筑物微震动的响应模型 | 第63-71页 |
5.1 构筑物引起的环境振动振源模型 | 第63-66页 |
5.2 构筑物引起的环境振动传播模型 | 第66-69页 |
5.3 模型计算过程 | 第69-70页 |
5.3.1 振源模型参数 | 第70页 |
5.3.2 传播模型参数 | 第70页 |
5.3.3 模型计算 | 第7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六章 实际测试与应用 | 第71-90页 |
6.1 软弱土场地工程测试与应用 | 第71-80页 |
6.1.1 模型参数的确定 | 第71-74页 |
6.1.2 模型计算及结果分析 | 第74-77页 |
6.1.3 实例验证 | 第77-80页 |
6.2 中硬土场地工程测试与应用 | 第80-89页 |
6.2.1 模型参数的确定 | 第80-83页 |
6.2.2 模型计算及结果分析 | 第83-87页 |
6.2.3 实例验证 | 第87-89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90-92页 |
结论 | 第90-91页 |
展望 | 第9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7页 |
致谢 | 第97-98页 |
个人简历 | 第98-99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