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滇黔北部灯影组储层特征与主控因素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9-14页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第9页
        1.1.1 选题依据及意义第9页
        1.1.2 选题来源第9页
    1.2 研究现状第9-11页
        1.2.1 国内外碳酸盐岩储层研究现状第9-10页
        1.2.2 震旦系灯影组储层研究现状第10-11页
        1.2.3 研究区灯影组研究现状第11页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思路第11-14页
        1.3.1 主要研究内容第11-12页
        1.3.2 研究思路第12-13页
        1.3.3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第13-14页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第14-21页
    2.1 地理位置第14页
    2.2 勘探开发简况第14-15页
        2.2.1 矿产资源调查第14页
        2.2.2 地震勘探第14-15页
        2.2.3 钻井勘探第15页
    2.3 区域地质背景第15-21页
        2.3.1 区域构造特征第15-17页
        2.3.2 构造演化特征第17-19页
        2.3.3 地层发育特征第19-21页
第3章 地层和沉积相特征研究第21-34页
    3.1 地层特征第21-26页
        3.1.1 地层划分第21-23页
        3.1.2 层序特征第23页
        3.1.3 地层对比第23-26页
    3.2 沉积相特征第26-34页
        3.2.1 沉积相类型及特征第26-30页
        3.2.2 单井相分析第30-33页
        3.2.3 连井沉积相特征第33页
        3.2.4 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第33-34页
第4章 滇黔北部震旦系灯影组储层特征研究第34-66页
    4.1 岩石类型及特征第34-36页
    4.2 储集空间类型第36-43页
        4.2.1 孔隙类型及特征第37-39页
        4.2.2 溶洞第39-40页
        4.2.3 裂缝第40-43页
    4.3 物性特征第43-46页
        4.3.1 孔隙度特征第43-44页
        4.3.2 渗透率特征第44-45页
        4.3.3 孔渗关系特征第45-46页
        4.3.4 邻区物性特征对比第46页
    4.4 孔隙结构特征第46-49页
        4.4.1 孔隙结构参数分析第46-48页
        4.4.2 毛管压力曲线特征第48-49页
    4.5 成岩作用特征第49-57页
        4.5.1 成岩作用类型第49-53页
        4.5.2 阴极发光特征第53-54页
        4.5.3 碳、氧同位素特征第54-56页
        4.5.4 成岩阶段及孔隙演化第56-57页
    4.6 储层纵横向分布特征第57-66页
        4.6.1 灯影组储层划分标准第57-62页
        4.6.2 灯影组储层纵向分布特征第62-65页
        4.6.3 灯影组储层横向分布特征第65-66页
第5章 滇黔北部震旦系灯影组储层控制因素研究第66-72页
    5.1 岩性和沉积相因素第66-68页
        5.1.1 岩性对储层发育的控制第66-67页
        5.1.2 沉积相对储层发育的控制第67-68页
    5.2 成岩作用因素第68-70页
        5.2.1 白云石化作用因素第68页
        5.2.2 溶蚀作用因素第68-69页
        5.2.3 压实、压溶作用第69页
        5.2.4 硅化作用及胶结作用因素第69页
        5.2.5 重结晶作用及构造破裂作用因素第69-70页
    5.3 构造运动因素第70-72页
结论第72-74页
致谢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7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尕斯库勒油田E3~1油藏水淹层测井识别方法研究
下一篇: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良里塔格组沉积相带及储层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