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油气田开发与开采论文--油气田开发设计与计算论文--采收率研究论文

尕斯库勒油田E3~1油藏水淹层测井识别方法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前言第8-15页
    1.1 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8-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研究区概况第9-12页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0页
        1.2.2 研究区简要概况第10-12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2-13页
        1.3.1 主要研究内容第12页
        1.3.2 主要研究思路第12-13页
    1.4 取得的成果第13-15页
第二章 水淹层测井响应特征第15-26页
    2.1 水淹层的地质特点第15页
    2.2 水淹层的变化特征第15-26页
        2.2.1 水淹前储层饱和度的分布第15页
        2.2.2 水淹后储层的变化特征第15-17页
        2.2.3 水淹后曲线响应的定性识别第17-26页
第三章 PNN测井原理及处理方法第26-49页
    3.1 PNN测井原理第26-27页
    3.2 PNN测井仪器的规范性研究第27-29页
        3.2.1 PNN测井仪的“三性”研究第27-28页
        3.2.2 PNN测井仪地面刻度校验第28-29页
    3.3 PNN测井资料质量控制技术研究第29-30页
        3.3.1 PNN测井资料采集影响因素分析第29-30页
    3.4 PNN测井资料综合解释技术研究第30-41页
        3.4.1 PNN资料的解释过程第30-31页
        3.4.2 PNN测井资料解释需要重点注意的几个方面第31-37页
        3.4.3 饱和度解释模型的对比分析第37-41页
    3.5 PNN与PND-S、CHFR测井对应关系的建立第41-46页
        3.5.1 PNN与PND-S测井对应关系的建立第41-44页
        3.5.2 PNN与CHFR(过套管电阻率)测井对应关系的建立第44-46页
    3.6 PNN资料综合解释流程建立第46-49页
第四章 PNN测井水淹层解释模型第49-56页
    4.1 PNN解释模型的建立、解释参数的确定第49-52页
        4.1.1 泥质含量(VSH)计算模型第49页
        4.1.2 孔隙度(Φ)计算模型第49-51页
        4.1.3 含水饱和度计算模型第51-52页
    4.2 尕斯库勒E31油藏解释图版建立第52-56页
第五章 PNN及动态资料识别水淹层第56-71页
    5.1 油藏注水开发情况第56-59页
    5.2 注入、产出剖面资料分析第59-71页
第六章 尕斯库勒油田E31油藏剩余油分布第71-78页
    6.1 利用生产测井资料确定剩余油饱和度第71页
    6.2 储层剩余油平面分布第71-78页
结论及认识第78-79页
参考文献第79-8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8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2-83页
致谢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史南油田梁11断块沙二段精细地质建模
下一篇:滇黔北部灯影组储层特征与主控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