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21页 |
(一) 选题的提出及意义 | 第9-11页 |
1. 选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2.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三) 相关概念的界定及理论阐述 | 第14-19页 |
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4-16页 |
2. 理论阐述 | 第16-19页 |
(四)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9-20页 |
1.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五) 创新点与不足 | 第20-21页 |
1. 创新点 | 第20页 |
2. 不足 | 第20-21页 |
一、草原生态治理政策制定中公民参与的必要性、重要性及现实基础 | 第21-30页 |
(一) 草原生态治理政策制定中公民参与的必要性 | 第21-25页 |
1. 草原生态问题的特点决定公民参与的必要性 | 第21-24页 |
2. 草原生态治理政策的特殊性决定公民参与的必要性 | 第24-25页 |
(二) 草原生态治理政策制定中公民参与的重要性 | 第25-27页 |
1. 有助于决策质量的提高 | 第25页 |
2. 有助于政策目标的实现 | 第25-26页 |
3. 有助于政策的有效执行 | 第26页 |
4. 有助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 第26-27页 |
(三) 草原生态治理政策制定中公民参与的现实基础 | 第27-30页 |
1. 公民参与的法律与政策基础 | 第27-28页 |
2. 公民参与意识的提高 | 第28-29页 |
3. 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 | 第29-30页 |
二、我国公民参与草原生态治理政策制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0-41页 |
(一) 存在的问题 | 第30-36页 |
1. 公民参与以被动参与为主 | 第30-31页 |
2. 非制度化参与增多 | 第31-33页 |
3. 公民获取信息困难 | 第33-34页 |
4. 公民参与的组织化程度低 | 第34-35页 |
5. 公民参与的效果不理想 | 第35-36页 |
(二) 原因分析 | 第36-41页 |
1. 传统政治文化的制约 | 第36-37页 |
2. 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 第37-38页 |
3. 政策制定部门信息公开不充分 | 第38页 |
4. 公民参与途径的制度供给不足 | 第38-39页 |
5. 环保民间组织发展缓慢 | 第39-41页 |
三、扩大公民参与草原生态治理政策制定的建议 | 第41-55页 |
(一) 国外公民参与草原生态治理政策制定的经验借鉴 | 第41-45页 |
1. 法律对公民参与的明文规定 | 第41-42页 |
2. 完善的信息公开机制 | 第42-43页 |
3. 充分重视环保民间组织 | 第43-44页 |
4. 畅通的制度化参与途径 | 第44-45页 |
(二) 扩大我国公民有序参与草原生态治理政策制定的建议 | 第45-55页 |
1. 塑造公民参与的文化氛围 | 第45-46页 |
2. 完善信息公开机制 | 第46-48页 |
3. 拓展制度化的参与途径 | 第48-51页 |
4. 建立健全公民参与的保障机制 | 第51-53页 |
5. 发展草原生态治理的环保民间组织 | 第53-55页 |
结束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成果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