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6页 |
1.3.1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1.3.2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1.3.3 研究述评 | 第15-16页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6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5 概念界定 | 第17-19页 |
1.5.1 留守儿童 | 第17-18页 |
1.5.2 关爱保护 | 第18页 |
1.5.3 社会工作 | 第18-19页 |
1.6 基础理论 | 第19-21页 |
1.6.1 优势视角理论 | 第19页 |
1.6.2 增权理论 | 第19页 |
1.6.3 社会支持理论 | 第19-21页 |
第2章 D县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与存在问题 | 第21-30页 |
2.1 D县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现状 | 第21-23页 |
2.1.1 D县与D县Y镇农村现状 | 第21页 |
2.1.2 D县农村留守儿童现状 | 第21-22页 |
2.1.3 D县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现状 | 第22-23页 |
2.2 D县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存在问题 | 第23-28页 |
2.2.1 教育问题 | 第23-24页 |
2.2.2 情感问题 | 第24-26页 |
2.2.3 社会化问题 | 第26-27页 |
2.2.4 安全问题 | 第27页 |
2.2.5 学业问题 | 第27-28页 |
2.3 D县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28-30页 |
2.3.1 农村基层政府部门重视不够 | 第28页 |
2.3.2 父母关爱缺失与隔代教养问题 | 第28-29页 |
2.3.3 学校社区关爱不足 | 第29页 |
2.3.4 社会支持网络缺乏 | 第29-30页 |
第3章 D县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社会工作介入——以小迈个案为例 | 第30-57页 |
3.1 个案社会工作方法介入 | 第30-42页 |
3.1.1 个案社会工作介入过程及分析 | 第30-41页 |
3.1.2 个案社会工作效果评估与分析 | 第41页 |
3.1.3 小结 | 第41-42页 |
3.2 小组社会工作方法介入 | 第42-51页 |
3.2.1 小组社会工作介入过程及分析 | 第42-50页 |
3.2.2 小组社会工作效果评估与分析 | 第50-51页 |
3.2.3 小结 | 第51页 |
3.3 社区社会工作方法介入 | 第51-57页 |
3.3.1 社区社会工作分析预估 | 第51-53页 |
3.3.2 社区社会工作服务计划与实施过程 | 第53-55页 |
3.3.3 社区社会工作评估 | 第55-56页 |
3.3.4 小结 | 第56-57页 |
第4章 社会工作视角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对策思路 | 第57-65页 |
4.1 树立专业的儿童社会工作价值观 | 第57-58页 |
4.1.1 发挥社会保障和社会工作作用 | 第57页 |
4.1.2 发挥社会工作优势和特点 | 第57-58页 |
4.1.3 灵活运用社会工作相关理论 | 第58页 |
4.2 加强专业社会工作的介入方法帮助留守儿童成长发展 | 第58-59页 |
4.2.1 重点关心农村留守儿童面临问题 | 第58页 |
4.2.2 有效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面临困境 | 第58-59页 |
4.3 发挥留守儿童自身优势 | 第59-60页 |
4.3.1 发掘自身潜力,重塑个人特质 | 第59页 |
4.3.2 树立明确目标,建立生活信心 | 第59页 |
4.3.3 增强个体效能感,提升内在能力 | 第59-60页 |
4.3.4 增加集体参与感,减少同辈群体疏离感 | 第60页 |
4.4 促进原生家庭资源链接与利用 | 第60-61页 |
4.4.1 合理利用父母外出工作单位资源 | 第60页 |
4.4.2 加强父母了解外出务工所在地的相关政策 | 第60-61页 |
4.4.3 发展留守儿童友好型社区 | 第61页 |
4.4.4 强化父母、监护人及亲友监护责任 | 第61页 |
4.5 建立以留守儿童为核心的社会支持网络 | 第61-65页 |
4.5.1 政府方面 | 第61-62页 |
4.5.2 教育机构及学校支持 | 第62-63页 |
4.5.3 社区方面 | 第63页 |
4.5.4 社会慈善机构及社会工作机构方面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0页 |
附录 | 第70-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在校期间科研情况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