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1.2.1 有关概念的界定 | 第11-13页 |
1.2.2 国内外关于电子商务实践教学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构建中职学校电子商务岗位群实践教学体系的必要性 | 第14-16页 |
1.3.1 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的需要 | 第14-15页 |
1.3.2 现有的实践教学体系暴露出的问题 | 第15页 |
1.3.3 社会的发展对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 第15-16页 |
1.4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6-17页 |
1.4.1 研究内容的所属领域 | 第16页 |
1.4.2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思路 | 第16-17页 |
2 中职电子商务岗位群实践教学中的系统工程基础 | 第17-22页 |
2.1 系统思想 | 第17-19页 |
2.1.1 系统的定义及属性 | 第17页 |
2.1.2 系统思想的演变 | 第17-19页 |
2.2 系统工程概述 | 第19-20页 |
2.2.1 系统工程的概念及特征 | 第19页 |
2.2.2 系统工程的理论基础 | 第19页 |
2.2.3 系统工程方法的应用范围 | 第19-20页 |
2.3 层次分析法 | 第20-22页 |
3 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现状的调查 | 第22-32页 |
3.1 调查对象及方法 | 第22页 |
3.2 调查实施 | 第22-30页 |
3.2.1 调查问卷设计 | 第22页 |
3.2.2 访谈调查内容 | 第22页 |
3.2.3 文献调查内容 | 第22-23页 |
3.2.4 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第23页 |
3.2.5 调查问卷结果的收集与统计 | 第23-30页 |
3.3 中职学校电子商务岗位群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 第30-32页 |
3.3.1 实践教学内容脱离企业岗位的实际需要 | 第30页 |
3.3.2 校企合作中企业动力不足 | 第30页 |
3.3.3 教师专业技能不高,实践能力不强 | 第30-31页 |
3.3.4 实践教学条件尚不能满足教学需求 | 第31页 |
3.3.5 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 | 第31-32页 |
4 中职学校电子商务岗位群实践教学系统模型构建与分析 | 第32-58页 |
4.1 明确实践教学相应的岗位群 | 第32页 |
4.2 德尔菲法获得电子商务岗位群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主要因素及权重 | 第32-33页 |
4.3 构建指标体系、建立AHP结构模型 | 第33-38页 |
4.4 构建判断矩阵并计算权重 | 第38-56页 |
4.4.1 I-M层 | 第38页 |
4.4.2 M-N层 | 第38-40页 |
4.4.3 N-O层 | 第40-45页 |
4.4.4 O-P层次 | 第45-56页 |
4.5 计算结果的分析 | 第56-58页 |
4.5.1 具体准则层O层因素分析 | 第56页 |
4.5.2 措施层P的具体实施项目分析 | 第56-57页 |
4.5.3 中职学校电子商务岗位群实践教学体系各指标权重值汇总 | 第57-58页 |
5 中职学校电子商务岗位群实践教学的实施 | 第58-62页 |
5.1 科学设立中职学校电子商务岗位群实践教学的目标 | 第58-59页 |
5.2 目标岗位群的电子商务课程体系建设 | 第59页 |
5.3 中职学校电子商务岗位群实践教学环节的规范 | 第59-60页 |
5.4 建立多主体多层次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 第60页 |
5.5 中职学校电子商务岗位群实践教学环境的建设 | 第60-62页 |
6 实施效果分析 | 第62-68页 |
6.1 番禺区新造职业技术学校实施前后的对比 | 第62-66页 |
6.2 与广州市天河职业高级中学的对比 | 第66-68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附录 | 第72-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1-82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