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选题缘起及意义 | 第10-11页 |
1.1.1 选题缘起 | 第10-11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1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1.2.1 对我国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历史沿革的研究 | 第11-12页 |
1.2.2 对我国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存在问题的研究 | 第12-13页 |
1.2.3 对我国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发展出路的研究 | 第13-15页 |
1.3 研究方法、思路及主要内容 | 第15页 |
1.4 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概念解析 | 第15-19页 |
1.4.1 学界的观点 | 第16页 |
1.4.2 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属概念 | 第16-17页 |
1.4.3 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内涵与特征 | 第17-19页 |
第2章 我国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现状及特点 | 第19-33页 |
2.1 我国当前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分类 | 第19-21页 |
2.1.1 分类方式概述 | 第19-20页 |
2.1.2 按学历文凭分类的适切性 | 第20-21页 |
2.2 四种学历文凭类型的现状 | 第21-30页 |
2.2.1 成人高考 | 第21-24页 |
2.2.2 自学考试 | 第24-26页 |
2.2.3 电大教育 | 第26-28页 |
2.2.4 网络教育 | 第28-30页 |
2.3 我国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特点 | 第30-33页 |
2.3.1 入学方式:考试入学与注册入学并存 | 第30页 |
2.3.2 办学主体:相互交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 第30页 |
2.3.3 学习形式:函授和网络远程为主,传统与现代逐步融合 | 第30-31页 |
2.3.4 课程设置:普教模式明显 | 第31页 |
2.3.5 课程考试:宽严并存,以宽为主 | 第31页 |
2.3.6 文凭颁发:高校为主,部分共同署印 | 第31页 |
2.3.7 政府监管:中央地方两级管理,分层负责 | 第31-33页 |
第3章 我国成人高等学历教育调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33-37页 |
3.1 必要性 | 第33-35页 |
3.1.1 克服普教化倾向,才能形成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特色 | 第33页 |
3.1.2 消除差异化不公,才能有效促进教育的公平 | 第33-34页 |
3.1.3 规范文凭表述方式,才能维护学历的严肃性和办学声誉 | 第34页 |
3.1.4 避免体系分立和职权分散,才能有力监管和规范办学 | 第34-35页 |
3.2 可行性 | 第35-37页 |
3.2.1 类型多样化,为适应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创造了条件 | 第35-36页 |
3.2.2 办学主体多元化,为实现公平的市场竞争提供了可能 | 第36页 |
3.2.3 特色和优势各异,为整合优势、突出特色打下了基础 | 第36-37页 |
第4章 我国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调整策略 | 第37-43页 |
4.1 调整原则 | 第37-38页 |
4.1.1 有利于教育价值的回归 | 第37页 |
4.1.2 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彰显成人特色 | 第37-38页 |
4.1.3 有利于成人高等教育的转型 | 第38页 |
4.2 调整策略 | 第38-43页 |
4.2.1 学习自考经验,推行免试注册入学,促进开放办学 | 第38-39页 |
4.2.2 加强办学主体监管,增强办学主体自律,推动规范办学 | 第39页 |
4.2.3 发挥网络教育优势,调整学习方式、考核方法,突出成人特色 | 第39-40页 |
4.2.4 实行课程统考,统一宽严尺度,确保教育质量 | 第40-41页 |
4.2.5 摆脱普教化倾向,改革课程设置,突出成人性和应用性 | 第41页 |
4.2.6 统一学历质量标准,规范文凭格式,确保学历的严肃性 | 第41-42页 |
4.2.7 明确主管部门职责,理顺管理关系,强化社会监督 | 第42-43页 |
结论 | 第43-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