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0 前言 | 第10-14页 |
0.1 课题来源 | 第10页 |
0.2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0.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 明朝中琉交往的相关规定 | 第14-25页 |
1.1 对琉球来华的规定 | 第15-20页 |
1.1.1 对琉球朝贡的一般性规定 | 第15-18页 |
1.1.2 对琉球在华贸易的规定 | 第18-20页 |
1.2 对本国的规定 | 第20-25页 |
1.2.1 接待、护送琉球使团的相关规定 | 第20-22页 |
1.2.2 明琉贸易中对中国人的规定 | 第22-25页 |
2 琉球的违规行为及明廷的处理 | 第25-37页 |
2.1 来华使团的违规行为 | 第25-32页 |
2.1.1 不时来贡、朝贡频繁 | 第25-29页 |
2.1.2 来贡地点不一、贡品不合规制 | 第29-31页 |
2.1.3 小结 | 第31-32页 |
2.2 琉球贡使或随从的违规行为 | 第32-37页 |
2.2.1 惹是生非、扰乱社会 | 第32-34页 |
2.2.2 瞒报所携货物、私通货贿 | 第34-37页 |
3 中国官民的违规行为及明廷的处理 | 第37-50页 |
3.1 相关官员的违规行为 | 第37-43页 |
3.1.1 推诿责任或擅自主张的失职、越职行为 | 第37-39页 |
3.1.2 假公济私、营私舞弊的经济性违规 | 第39-42页 |
3.1.3 小结 | 第42-43页 |
3.2 民间的违规行为 | 第43-50页 |
3.2.1 在华贸易中奸商的不法勾当 | 第44-45页 |
3.2.2 民间的私自下海通商 | 第45-48页 |
3.2.3 册封贸易中的鱼龙混杂 | 第48-49页 |
3.2.4 小结 | 第49-50页 |
4 从明对违规行为的处置看其对琉政策 | 第50-61页 |
4.1 华夷观念影响下的宽严相济 | 第50-54页 |
4.1.1 经济上的一贯优待 | 第50-52页 |
4.1.2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 第52-54页 |
4.1.3 小结 | 第54页 |
4.2 现实利益考量下的灵活调整 | 第54-61页 |
4.2.1 明初对琉球的优待 | 第54-57页 |
4.2.2 明中叶开始对琉政策的渐趋收缩 | 第57-59页 |
4.2.3 小结 | 第59-61页 |
5 结语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附录1:《明实录》中有关中琉交往中违规行为记载的统计 | 第66-71页 |
附录2:《历代宝案》中有关中琉交往中违规行为记载的统计 | 第71-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个人简历 | 第77页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