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财政、国家财政论文--中国财政论文--财政收入、支出论文--税收论文

个人所得税家庭申报制问题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9-16页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第9-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1-13页
        1.2.1 国内研究综述第11-13页
        1.2.2 国外研究综述第13页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框架第13-16页
        1.3.1 研究内容第13-14页
        1.3.2 研究方法第14页
        1.3.3 论文框架第14-16页
第2章 中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制度与存在问题第16-21页
    2.1 中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制度第16-17页
        2.1.1 以个人为纳税单位,分类征收第16页
        2.1.2 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并存第16-17页
        2.1.3 费用扣除标准第17页
        2.1.4 纳税申报及征管方式第17页
    2.2 中国个人所得税制度存在问题第17-21页
        2.2.1 未考虑家庭负担差异,不符合量能课税原则第17-18页
        2.2.2 复杂的税率结构导致税收不公平第18-19页
        2.2.3 费用扣除不全面且缺乏弹性第19-21页
第3章 个人申报制与家庭申报制对比分析第21-28页
    3.1 纳税单位的概念及分类第21页
    3.2 以家庭为纳税单位的个人所得税制度第21-23页
        3.2.1 家庭申报制的优点第22-23页
        3.2.2 家庭申报制的缺点第23页
    3.3 以个人为纳税单位的个人所得税制度第23-24页
        3.3.1 个人申报制的优点第23-24页
        3.3.2 个人申报制的缺点第24页
    3.4 家庭申报制的国际经验第24-27页
    3.5 实行家庭申报制需具备的条件第27-28页
第4章 公平视角下以家庭为纳税单位的必要性分析第28-32页
    4.1 以家庭为单位征税更加符合税收实质公平原则第28页
    4.2 以家庭为纳税单位更符合税收横向公平原则第28-30页
    4.3 以家庭为单位征税符合税收纵向公平原则第30-32页
第5章 传统家庭观视角下家庭申报制的可行性分析第32-37页
    5.1 中国传统家庭观概念第32-35页
        5.1.1 中国家庭结构的发展第32-34页
        5.1.2 家庭观念中的孝思想第34-35页
        5.1.3 家庭观念中的教育义务第35页
    5.2 量能负担原则下“能”的范围界定第35-36页
    5.3 受益原则下“受益”的范围界定第36-37页
第6章 以家庭为纳税单位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建议第37-41页
    6.1 家庭申报主体的确定第37页
    6.2 细化费用扣除项目第37-39页
        6.2.1 赡养费用扣除第37-38页
        6.2.2 抚养费用扣除第38页
        6.2.3 医疗费用扣除第38页
        6.2.4 住房费用扣除第38-39页
    6.3 完善税收征管配套设施第39-40页
        6.3.1 建立统一的纳税识别编号制度第39-40页
        6.3.2 加强税收信息化建设第40页
    6.4 其他因素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3页
致谢第43-44页

论文共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
下一篇:碳税对我国高碳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研究--以欧洲碳税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