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母语教材课后练习设计的比较研究--以人教版高中语文和《美国语文》为例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8-12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8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1.概念界定 | 第8-9页 |
2.专家观点综述 | 第9-10页 |
(三)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文献研究法 | 第11页 |
2.比较研究法 | 第11-12页 |
一、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介绍及课后练习述评 | 第12-14页 |
(一)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介绍 | 第12页 |
(二)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课后练习述评 | 第12-14页 |
1.人教版课后练习的概述 | 第13页 |
2.人教版课后练习评析 | 第13-14页 |
二、《美国语文》教材介绍及课后练习述评 | 第14-16页 |
(一)《美国语文》教材介绍 | 第14页 |
(二)《美国语文》教材课后练习述评 | 第14-16页 |
1.《美国语文》课后练习概述 | 第14-15页 |
2.《美国语文》课后练习评析 | 第15-16页 |
三、中美两套语文教材课后练习的综合比较 | 第16-24页 |
(一)层次序列的体现程度不同 | 第16-17页 |
1. 从设计形式上看 | 第16-17页 |
2.从内容设置上看 | 第17页 |
(二)选文价值的挖掘取向不同 | 第17-20页 |
1. 从对选文价值的关注角度上看 | 第17-19页 |
2. 从与实际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程度上看 | 第19-20页 |
(三)读者地位的突出程度不同 | 第20-22页 |
1. 从问题设置的表述方式上看 | 第20-21页 |
2.从问题答案的开放程度上看 | 第21-22页 |
(四)综合能力的培养侧重不同 | 第22-24页 |
四、中美两套语文教材课后练习差异分析 | 第24-28页 |
(一)折射出不同的教育思想 | 第24页 |
1.中国以儒家哲学教育思想为核心 | 第24页 |
2.美国始终贯彻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 第24页 |
(二)体现了不同的培养目标 | 第24-25页 |
1.中国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人才 | 第24-25页 |
2. 美国追求培养人的个性发展的合格公民 | 第25页 |
(三)受制于不同的评价体系 | 第25-28页 |
1.中国采用高考作为单一评价方式 | 第25-26页 |
2. 美国高考有SAT等多元评价方式 | 第26-28页 |
五、《美国语文》对我国高中语文教材练习系统的启示 | 第28-34页 |
(一)丰富高考语文的评测方式 | 第28-29页 |
1.增加口语类试题 | 第28-29页 |
2.丰富书面类试题 | 第29页 |
(二)改善现有教材的练习设计 | 第29-32页 |
1.发挥课后练习的综合功能 | 第29-30页 |
2.加强练习设计的序列性 | 第30页 |
3.加强对读者要素的关注 | 第30-31页 |
4.加强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 第31-32页 |
(三)充分利用教材的课后练习 | 第32-34页 |
1.利用课后练习指导教师备课 | 第32页 |
2.利用课后练习建立高效课堂 | 第32页 |
3.利用课后练习进行延伸拓展 | 第32-34页 |
结语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8页 |
后记 | 第38-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