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人才学论文--世界各国人才调查及其研究论文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省级开发区人才的引进培育研究--以江苏省汾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10-20页
    一、选题的背景第10-11页
    二、研究意义第11-13页
        (一) 理论意义第11-12页
        (二) 现实意义第12-13页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7页
        (一) 国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二) 国内研究现状及不足第14-17页
    四、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17-18页
        (一) 研究方法第17-18页
        (二) 研究内容第18页
    五、创新之处与不足第18-19页
        (一) 研究角度创新第18-19页
        (二) 研究方法创新第19页
        (三) 不足之处第19页
    六、论文的研究技术路线图第19-20页
第一章 基本概念与相关理论概述第20-28页
    一、基本概念界定第20-23页
        (一) 人才与高层次人才第20-21页
        (二) 省级开发区第21-22页
        (三)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第22-23页
    二、相关理论概述第23-25页
        (一) 人力资本理论第23-24页
        (二) 人才流动理论第24页
        (三) 人才引进的公共政策理论第24-25页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省级开发区人才引进培育的新要求第25-28页
        (一) 人才引进培育的对象发生变化第26页
        (二) 政府的人才工作理念对应转变第26-27页
        (三) 人才发现与成长途径进一步丰富第27页
        (四) 人才政策相应调整第27-28页
第二章 汾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层次人才引进培育的现状分析第28-37页
    一、汾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基本情况第28-30页
    二、汾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才引进培育的基本做法与成效第30-33页
        (一) 汾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才引进培育的基本做法第30-31页
        (二) 汾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才引进培育的成效第31-33页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汾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才引进培育中存在的问题第33-36页
        (一) 高层次人才引进培育力度与产业发展不匹配第33页
        (二) 技能人才培养基础欠缺第33-34页
        (三) 人才培育内动力不足第34-35页
        (四) 人才考评机制不够完善第35-36页
    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制约汾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才引进培育的因素分析第36-37页
        (一) 人才引领转型发展的理念有待进一步加强第36页
        (二) 对人才的评估与取舍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存在差距第36页
        (三) 机制尚不健全,联动发展不足第36页
        (四) 发展规模受限制,引进和留住人才相对困难第36-37页
        (五) 对人才综合服务品质有待进一步完善第37页
第三章 国内知名开发区人才引进培育的做法与启示第37-42页
    一、国内知名开发区人才引进培育的做法第37-41页
        (一) 上海张江高科第37-38页
        (二) 苏州工业园区第38-40页
        (三) 东湖高新区第40-41页
    二、启示第41-42页
        (一) 更加重视发挥人才政策创新的引领作用第41-42页
        (二) 积极争取留学归国人才,打造更加国际化开放化的环境第42页
        (三) 做好服务工作,营造更加良好的人才创业创新氛围第42页
第四章 优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省级开发区人才引进培育工作的对策思考第42-47页
    一、树立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匹配的人才工作理念第42-44页
        (一) 转变引才观念,将人才工作与“十三五”规划紧密结合第42-43页
        (二) 融入主导产业,推动技能人才队伍增量提质第43页
        (三) 把握人才发展规律,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氛围第43-44页
    二、构建完善的人才引进与培育机制第44-45页
        (一) 丰富人才发现和成长途径第44页
        (二) 健全人才工作激励机制第44-45页
        (三) 搭建广阔的创业服务平台第45页
    三、优化人才工作政策第45-46页
        (一) 错位发展,制定本地特色的人才工作政策第45-46页
        (二) 完善新创业扶持政策第46页
        (三) 完善人才评价机制第46页
    四、完善全链条式服务第46-47页
        (一) 着力优化工作生活环境第46页
        (二) 加强人才培训,提供上升机遇第46页
        (三) 提升人才工作者队伍综合素质第46-47页
结论与展望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1页
致谢第51-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民间妇女NGO近30年发展特点及相关问题研究--以陕西省妇女理论婚姻家庭研究会为主例
下一篇:基于模因论的中国近代高校教育建筑群形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