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3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12-13页 |
1.2 富马酸亚铁概况 | 第13-16页 |
1.2.1 富马酸亚铁的性质 | 第13-14页 |
1.2.2 富马酸亚铁的用途 | 第14-16页 |
1.3 合成富马酸亚铁的原料概述 | 第16-18页 |
1.4 富马酸亚铁目前的生产方法及工艺流程 | 第18-20页 |
1.4.1 富马酸亚铁目前生产方法 | 第18-19页 |
1.4.2 富马酸亚铁目前的工艺流程 | 第19-20页 |
1.5 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5.1 探索合成富马酸亚铁最佳反应条件 | 第20页 |
1.5.2 设计富马酸亚铁连续化生产工艺 | 第20页 |
1.5.3 富马酸亚铁废液中硫酸钠的回收实验 | 第20-21页 |
1.6 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1-23页 |
1.6.1 课题研究目的 | 第21页 |
1.6.2 课题研究意义 | 第21-23页 |
第二章 合成富马酸亚铁理论基础 | 第23-26页 |
第三章 合成富马酸亚铁的工艺研究 | 第26-47页 |
3.1 实验原料与试剂 | 第26-27页 |
3.2 实验仪器及设备 | 第27-28页 |
3.3 实验装置 | 第28-29页 |
3.4 富马酸亚铁合成反应实验步骤 | 第29-32页 |
3.4.1 硫酸亚铁和富马酸二钠等摩尔接触反应 | 第29-31页 |
3.4.2 硫酸亚铁溶液加入到过量富马酸二钠溶液中反应 | 第31页 |
3.4.3 富马酸二钠加入到过量硫酸亚铁溶液中反应 | 第31-32页 |
3.5 富马酸亚铁中Fe~(2+)含量及水分测定分析 | 第32-33页 |
3.5.1 Fe~(2+)含量测定 | 第32-33页 |
3.5.2 水分测定 | 第33页 |
3.5.3 产率计算 | 第33页 |
3.6 富马酸亚铁合成工艺研究 | 第33-45页 |
3.6.1 温度对反应影响 | 第34-35页 |
3.6.2 富马酸二钠溶液的浓度对反应的影响 | 第35-37页 |
3.6.3 硫酸亚铁溶液的浓度对反应的影响 | 第37-39页 |
3.6.4 保温时间对反应的影响 | 第39-42页 |
3.6.5 硫酸亚铁溶液滴加的流速对反应的影响 | 第42-44页 |
3.6.6 富马酸二钠溶液滴加的流速对反应的影响 | 第44-45页 |
3.7 小结 | 第45-47页 |
第四章 富马酸亚铁物相表征 | 第47-54页 |
4.1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47-49页 |
4.2 扫描电镜分析 | 第49-52页 |
4.3 红外光谱分析 | 第52-53页 |
4.4 小结 | 第53-54页 |
第五章 富马酸亚铁连续化生产工艺设计 | 第54-58页 |
5.1 连续化生产设计设想 | 第54-55页 |
5.2 连续化生产工艺计算 | 第55-56页 |
5.3 连续化生产工艺流程图 | 第56-57页 |
5.4 小结 | 第57-58页 |
第六章 富马酸亚铁废液中硫酸钠的回收实验 | 第58-65页 |
6.1 实验目的 | 第58页 |
6.2 探索蒸发面积对废液中硫酸钠回收的影响 | 第58-61页 |
6.2.1 蒸发面积对废液的水分去除率的影响 | 第59-60页 |
6.2.2 探索蒸发面积对废液的Na_2SO_4浓度的影响 | 第60-61页 |
6.3 探索蒸发厚度对废液中硫酸钠回收的影响 | 第61-64页 |
6.3.1 蒸发厚度对废液的水分去除的影响 | 第61-63页 |
6.3.2 蒸发厚度对废液的Na_2SO_4浓度的影响 | 第63-64页 |
6.4 小结 | 第64-65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5-67页 |
7.1 结论 | 第65-66页 |
7.2 展望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