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2页 |
一、公众参与行政立法的基本理论 | 第12-20页 |
(一) 行政立法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2-15页 |
1. 行政立法产生的背景和概念 | 第12-13页 |
2. 行政立法中公众参与的兴起 | 第13-15页 |
(二) 公众参与行政立法的理论基础和行政立法的正当性问题 | 第15-17页 |
1. 公众参与行政立法的理论基础 | 第15-16页 |
2. 行政立法的正当性来源 | 第16-17页 |
(三) 公众参与行政立法的价值功能 | 第17-20页 |
1. 强化民主意识和参与理念功能 | 第17-18页 |
2. 风险治理功能 | 第18页 |
3. 公民权益保障功能 | 第18-19页 |
4. 保障行政法实施和预期效果实现的功能 | 第19-20页 |
二、公众参与行政立法的制度建设与实践之考察 | 第20-29页 |
(一) 域外行政立法公众参与制度与实践 | 第20-22页 |
1. 美国 | 第20-21页 |
2. 英国 | 第21-22页 |
3. 日本 | 第22页 |
4. 我国台湾地区 | 第22页 |
(二) 我国法律中有关行政立法公众参与制度的现状 | 第22-25页 |
1. 《宪法》中有关行政立法公众参与的规定 | 第22-23页 |
2. 《立法法》中有关行政立法公众参与的规定 | 第23页 |
3. 两个条例中有关行政立法公众参与的规定 | 第23-25页 |
4. 地方性规章中有关行政立法公众参与的规定 | 第25页 |
(三) 我国行政立法实践中公众参与的缺陷与不足 | 第25-29页 |
1. 行政立法的公开性不够 | 第26页 |
2. 行政立法公众参与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不高 | 第26-27页 |
3. 行政立法听证制度缺乏可操作性 | 第27页 |
4. 公众参与主体不平衡—重专家参与,轻利害关系人参与 | 第27-28页 |
5. 公众参与行政立法权利保障机制缺失 | 第28-29页 |
三、公众参与行政立法的基本原则和类型 | 第29-34页 |
(一) 我国行政立法公众参与机制所应遵循的原则 | 第29-30页 |
1. 民主原则 | 第29页 |
2. 法治原则 | 第29页 |
3. 立法程序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 第29页 |
4. 效率原则 | 第29-30页 |
(二) 公众参与行政立法的类型 | 第30-34页 |
1. 三种行政立法类型 | 第30-32页 |
2. 参与式行政立法的类型选择 | 第32-34页 |
四、我国行政立法公众参与制度的完善 | 第34-41页 |
(一) 完善公众参与行政立法的措施 | 第34-36页 |
1. 完善公众参与的立法 | 第34-35页 |
2. 引导不同利益阶层参与行政立法 | 第35-36页 |
3. 拓展公众参与行政立法的范围和途径 | 第36页 |
(二) 完善我国行政立法中公众参与制度 | 第36-41页 |
1. 完善我国的行政立法公开制度 | 第37-38页 |
2. 行政立法听证制度的完善 | 第38-39页 |
3. 行政立法公众参与的法律保障 | 第39-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注释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5页 |
攻读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