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论文--环境保护法论文

生态补偿制度应对西部贫困问题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引言第10-12页
1 我国西部贫困地区环境与经济现状介绍第12-15页
    1.1 我国西部生态环境概况第12-13页
        1.1.1 对贫困的界定第12页
        1.1.2 我国西部生态环境现状第12-13页
    1.2 西部地区居民贫困化与生态环境退化状况第13-15页
        1.2.1 地区贫困加剧生态退化第13-14页
        1.2.2 贫困与环境退化互相影响的原因第14-15页
2 生态补偿制度与应对西部贫困问题第15-22页
    2.1 生态补偿制度概述第15-17页
        2.1.1 生态补偿制度的定义第15页
        2.1.2 生态补偿的分类第15-17页
    2.2 生态补偿制度应对西部贫困问题现状第17-20页
        2.2.1 生态补偿在西部发展中的积极影响第17-18页
        2.2.2 现有生态补偿制度应对西部贫困的不足第18-20页
    2.3 生态补偿制度应对西部贫困问题的重要性第20-22页
        2.3.1 可协调西部生态与经济发展第20页
        2.3.2 是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第20页
        2.3.3 国家对西部生态补偿的逐渐重视第20-22页
3 国外的生态补偿制度及对西部扶贫的启示第22-27页
    3.1 国外生态补偿制度的理论与实践第22-25页
        3.1.1 哥斯达黎加森林生态补偿脱贫第22-23页
        3.1.2 巴西生态补偿有助于减贫第23-24页
        3.1.3 经济发达国家的生态补偿制度第24-25页
        3.1.4 国际中对贫困国家的生态补偿第25页
    3.2 国外生态补偿制度对我国的启示第25-27页
        3.2.1 生态补偿应当在立法上加以制度化和法律化第25页
        3.2.2 注重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市场的调节机制第25-26页
        3.2.3 获取生态补偿的手段应当灵活第26-27页
4 生态补偿制度应对西部扶贫的思路第27-39页
    4.1 构建西部生态补偿立法体系第27-29页
        4.1.1 西部生态补偿法律体系框架第27-28页
        4.1.2 国家层面的立法第28页
        4.1.3 地方层面的立法第28-29页
    4.2 确定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应对西部贫困的基本原则第29-31页
        4.2.1 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原则第29-30页
        4.2.2 可持续发展原则第30页
        4.2.3 事先预防和事后补救相结合的原则第30-31页
        4.2.4 开发者保护、受益者补偿原则第31页
    4.3 生态补偿制度应对西部贫困具体内容的完善第31-34页
        4.3.1 对西部生态补偿的目标第31-32页
        4.3.2 对西部生态补偿的方式第32-33页
        4.3.3 制定科学的生态补偿标准第33页
        4.3.4 应当制定相应的处罚措施第33-34页
    4.4 完善西部生态补偿的相关配套制度第34-36页
        4.4.1 建立横向转移支付制度第34-35页
        4.4.2 完善耕地保护补偿制度第35页
        4.4.3 建立西部生态补偿的稳定投入机制第35-36页
        4.4.4 公众参与制度第36页
    4.5 对西部生态补偿的资金来源的规范第36-39页
        4.5.1 推进建设多元化的投资第36-37页
        4.5.2 西部扶贫专项基金的建立第37页
        4.5.3 资金的合理使用及管理第37-39页
结语第39-41页
参考文献第41-43页
后记第43-44页

论文共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行政立法过程中的公众参与机制
下一篇:网络赊购中经营者与消费者法律利益衡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