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2页 |
第—章 贝多芬的生平及其钢琴奏鸣曲创作分期 | 第12-26页 |
1.1 钢琴奏鸣曲的形成与发展 | 第12-21页 |
1.1.1 钢琴奏鸣曲的形成 | 第12-13页 |
1.1.2 贝多芬之前古典主义时期钢琴奏鸣曲的发展 | 第13-21页 |
1.2 贝多芬及其钢琴奏鸣曲 | 第21-26页 |
1.2.1 贝多芬生平及所处时代 | 第21-23页 |
1.2.2 贝多芬奏鸣曲创作早期 | 第23-24页 |
1.2.3 贝多芬奏鸣曲创作中期 | 第24页 |
1.2.4 贝多芬奏鸣曲创作晚期 | 第24-26页 |
第二章 从作品结构与创作特征来看贝多芬早期奏鸣曲中的古典思想 | 第26-40页 |
2.1 《C大调奏鸣曲》Op.2 no.3及《c小调奏鸣曲》Op10. no.1作品结构 | 第26-30页 |
2.1.1 各乐章结构及次序安排 | 第26-27页 |
2.1.2 各乐章内部曲式结构 | 第27-30页 |
2.2 创作特征 | 第30-40页 |
2.2.1 调式布局 | 第30-31页 |
2.2.2 动机短小简洁 | 第31-33页 |
2.2.3 主、副部的对比统一 | 第33-37页 |
2.2.4 音乐风格 | 第37-40页 |
第三章 从作品结构与创作特征来看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中的浪漫情怀 | 第40-61页 |
3.1 《c小调奏鸣曲》Op. 13及《D大调奏鸣曲》Op.28及《f小调奏鸣曲》Op.57作品结构 | 第40-47页 |
3.1.1 各乐章结构及次序安排 | 第40-42页 |
3.1.2 各乐章内部曲式结构 | 第42-47页 |
3.2 创作特征 | 第47-61页 |
3.2.1 调式布局 | 第47-48页 |
3.2.2 引子和尾声 | 第48-51页 |
3.2.3 内部容量扩充 | 第51-54页 |
3.2.4 不协和和弦及持续音的运用 | 第54-56页 |
3.2.5 模进及转调手法的运用 | 第56-58页 |
3.2.6. 音乐风格 | 第58-61页 |
第四章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影响 | 第61-68页 |
4.1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社会影响 | 第61-62页 |
4.2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时代精神 | 第62-65页 |
4.3 贝多芬对钢琴奏鸣曲的创新 | 第65-68页 |
结语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