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11页 |
二、现实意义 | 第11-12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第四节 研究结构与技术路线 | 第12-15页 |
一、研究结构 | 第12-13页 |
二、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 | 第15-29页 |
第一节 企业内部社会资本 | 第15-17页 |
一、社会资本的概念 | 第15-16页 |
二、企业内部社会资本的维度 | 第16-17页 |
第二节 工作满意度 | 第17-23页 |
一、工作满意度的概念 | 第17-19页 |
二、工作满意度的理论 | 第19-20页 |
三、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 第20-22页 |
四、工作满意度的测量 | 第22-23页 |
第三节 工作绩效 | 第23-25页 |
一、工作绩效的概念 | 第23-24页 |
二、任务绩效与周边绩效 | 第24-25页 |
第四节 企业内部社会资本、员工满意度与工作绩效关系研究 | 第25-29页 |
一、企业内部社会资本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 | 第25-26页 |
二、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的关系 | 第26-28页 |
三、企业内部社会资本与工作绩效的关系 | 第28-29页 |
第三章 研究模型与研究假设 | 第29-32页 |
第一节 研究模型 | 第29-30页 |
第二节 研究假设 | 第30-32页 |
第四章 研究设计 | 第32-36页 |
第一节 调查问卷设计 | 第32页 |
第二节 测量工具 | 第32-34页 |
一、企业内部社会资本量表 | 第32-33页 |
二、工作满意度量表 | 第33-34页 |
三、工作绩效量表 | 第34页 |
第三节 数据收集方法和分析方法 | 第34-36页 |
第五章 数据分析与讨论 | 第36-59页 |
第一节 样本基本情况 | 第36-37页 |
第二节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7-38页 |
一、企业内部社会资本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7页 |
二、工作满意度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7-38页 |
三、工作绩效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8页 |
第三节 信度和效度分析 | 第38-42页 |
一、信度分析 | 第38-39页 |
二、效度分析 | 第39-42页 |
第四节 方差分析 | 第42-44页 |
一、性别的方差分析 | 第42-43页 |
二、年龄的方差分析 | 第43页 |
三、学历的方差分析 | 第43页 |
四、工作年限的方差分析 | 第43-44页 |
五、企业性质的方差分析 | 第44页 |
第五节 相关分析 | 第44-47页 |
一、企业内部社会资本与工作满意度的相关分析 | 第44-45页 |
二、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的相关分析 | 第45页 |
三、企业内部社会资本与工作绩效的相关分析 | 第45-47页 |
第六节 回归分析 | 第47-56页 |
一、企业内部社会资本对工作满意度的回归分析 | 第47-50页 |
二、工作满意度对工作绩效的回归分析 | 第50-51页 |
三、企业内部社会资本对工作绩效的回归分析 | 第51-55页 |
四、企业内部社会资本与工作满意度对工作绩效的回归分析 | 第55-56页 |
第七节 研究结果分析 | 第56-59页 |
一、企业内部社会资本、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绩效的相关分析讨论 | 第56页 |
二、企业内部社会资本、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绩效的回归分析讨论 | 第56-59页 |
第六章 结论、启示、局限与未来研究方向 | 第59-64页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59页 |
第二节 研究启示 | 第59-62页 |
一、建立融洽的工作关系,打破部门之间的界限 | 第59-60页 |
二、构建企业的信任机制 | 第60-61页 |
三、增强员工对组织的归属感、认同感 | 第61页 |
四、建立共同愿景,打造企业凝聚力 | 第61-62页 |
五、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有助于绩效的改善 | 第62页 |
第三节 研究的局限性 | 第62-63页 |
一、研究对象选择的局限 | 第62-63页 |
二、样本数据的局限 | 第63页 |
三、调查方式单一 | 第63页 |
第四节 未来研究方向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9页 |
附录 | 第69-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