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2.1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0-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14-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2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5-16页 |
1.4 本文的研究方法及思路 | 第16-18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4.2 研究思路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基于代建制下的市政工程造价风险评价相关概述 | 第18-27页 |
2.1 市政工程概述 | 第18-21页 |
2.1.1 市政工程的属性 | 第18-19页 |
2.1.2 市政工程的种类 | 第19-20页 |
2.1.3 市政工程的特点 | 第20-21页 |
2.2 代建制度概述 | 第21-24页 |
2.2.1 各类代建模式的含义及优缺点 | 第21-23页 |
2.2.2 我国市政工程主要采用的代建模式概述(以广州市黄埔区为例) | 第23-24页 |
2.3 造价管理概述 | 第24-27页 |
2.3.1 工程造价的概念 | 第24-25页 |
2.3.2 工程造价风险管理理论 | 第25-27页 |
第三章 基于代建制下市政工程造价风险因素识别 | 第27-51页 |
3.1 风险识别的概述 | 第27-31页 |
3.1.1 风险识别的内容 | 第27页 |
3.1.2 风险识别的依据 | 第27页 |
3.1.3 风险识别的流程 | 第27-29页 |
3.1.4 风险识别方法简述 | 第29-31页 |
3.2 风险识别分析 | 第31-51页 |
3.2.1 自然环境风险 | 第31-32页 |
3.2.2 经济发展风险 | 第32-38页 |
3.2.3 社会需求风险 | 第38-40页 |
3.2.4 政策调整风险 | 第40-41页 |
3.2.5 合同管理风险 | 第41-42页 |
3.2.6 来自项目法人的风险 | 第42-45页 |
3.2.7 代建单位内部管理风险 | 第45-46页 |
3.2.8 来自下级代理方的风险 | 第46-49页 |
3.2.9 编制基于代建制下的市政工程全方位造价风险清单 | 第49-51页 |
第四章 基于代建制下市政工程造价风险评价及应对 | 第51-65页 |
4.1 风险评价的概述 | 第51-53页 |
4.1.1 风险评价的流程 | 第51-52页 |
4.1.2 风险评价的方法 | 第52-53页 |
4.2 构建代建制下市政工程造价风险评价模型 | 第53-59页 |
4.2.1 层次分析法确定风险因素指标权重 | 第53-56页 |
4.2.2 灰色聚类分析法区分风险等级 | 第56-59页 |
4.3 代建制下市政工程的造价风险应对策略分析 | 第59-65页 |
4.3.1 各类风险应对策略的概述 | 第59-61页 |
4.3.2 市政代建项目常见造价风险应对措施 | 第61-65页 |
第五章 案例分析(以广州市石化南路扩宽改造工程为例) | 第65-86页 |
5.1 石化南路扩宽改造工程的项目介绍 | 第65-66页 |
5.1.1 项目概况 | 第65-66页 |
5.1.2 项目采用的代建模式 | 第66页 |
5.2 石化南路扩宽改造项目的造价风险因素识别 | 第66-71页 |
5.2.1 自然环境风险 | 第66-67页 |
5.2.2 经济发展风险 | 第67页 |
5.2.3 社会需求风险 | 第67-68页 |
5.2.4 政策调整风险 | 第68页 |
5.2.5 合同管理风险 | 第68-69页 |
5.2.6 来自项目法人的风险 | 第69-70页 |
5.2.7 代建单位内部管理风险 | 第70页 |
5.2.8 来自下级代理方的风险 | 第70-71页 |
5.3 石化南路扩宽改造项目的造价风险评价 | 第71-83页 |
5.3.1 层次分析法确定风险因素指标权重 | 第72-80页 |
5.3.2 灰色聚类分析法区分风险等级 | 第80-83页 |
5.4 石化南路扩宽改造项目的造价风险管理效果 | 第83-8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6-88页 |
6.1 结论 | 第86页 |
6.2 展望 | 第86-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1页 |
致谢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