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结构理论、计算论文--结构试验与检验论文

基于模态应变能灵敏度分析功能梯度Euler-Bernoulli梁结构的损伤识别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1页
    1.1 论文研究的意义和目的第11页
    1.2 功能梯度材料研究现状综述第11-15页
        1.2.1 功能梯度材料简介第11-12页
        1.2.2 功能梯度材料生产工艺第12-13页
        1.2.3 功能梯度材料的应用范围第13-14页
        1.2.4 功能梯度材料的力学性能第14-15页
    1.3 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第15-19页
        1.3.1 确定性损伤识别方法第15-18页
        1.3.2 不确定性损伤识别方法第18-19页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9-21页
第二章 功能梯度Euler-Bernoulli梁单元模态应变能灵敏度分析第21-57页
    2.1 引言第21页
    2.2 功能梯度Euler-Bernoulli自由振动的有限元方法第21-28页
        2.2.1 材料性质变化形式第21-22页
        2.2.2 几何方程第22页
        2.2.3 物理方程第22-23页
        2.2.4 功能梯度Euler-Bernoulli梁的有限元表达形式第23-25页
        2.2.5 功能梯度Euler-Bernoulli梁刚度矩阵和质量矩阵的显式积分第25-28页
    2.3 功能梯度Euler-Bernoulli梁单元模态应变能第28页
    2.4 功能梯度Euler-Bernoulli梁单元模态应变能一阶灵敏度表达式第28-31页
    2.5 功能梯度Euler-Bernoulli梁单元模态应变能灵敏度分析第31-33页
        2.5.1 灵敏度矩阵第31-33页
        2.5.2 灵敏度高低的衡量标准第33页
    2.6 算例分析第33-56页
        2.6.1 数值算例模型描述第33-34页
        2.6.2 各参数的灵敏度矩阵第34-38页
        2.6.3 单元模态应变能对各参数的灵敏度系数第38-45页
        2.6.4 不同边界条件对灵敏度的影响第45-53页
        2.6.5 噪音对参数灵敏度系数的影响第53-56页
    2.7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三章 基于单元模态应变能灵敏度法的功能梯度Euler-Bernoulli梁损伤识别第57-93页
    3.1 引言第57页
    3.2 功能梯度Euler-Bernoulli梁损伤识别方程组第57-62页
        3.2.1 运动学方程第57-58页
        3.2.2 功能梯度Euler-Bernoulli梁损伤指标第58-59页
        3.2.3 功能梯度Euler-Bernoulli梁损伤方程组第59-62页
    3.3 功能梯度Euler-Bernoulli梁损伤方程组的求解第62-65页
        3.3.1 Tikhonov正则化方法第62-64页
        3.3.2 正则化参数的选取第64-65页
    3.4 损伤识别数值算例第65-91页
        3.4.1 数值模拟算例描述第65-66页
        3.4.2 不考虑噪音时损伤识别结果第66-87页
        3.4.3 考虑噪音时对损伤识别结果的影响第87-91页
    3.5 本章小结第91-93页
第四章 基于单元模态应变能灵敏度的功能梯度梁结构概率损伤识别第93-117页
    4.1 引言第93页
    4.2 功能梯度梁结构模型误差和振型测量误差假设第93-94页
    4.3 随机变量的概率统计特性第94-100页
    4.4 损伤识别的概率统计方法第100-101页
    4.5 概率统计损伤识别数值算例第101-115页
        4.5.1 数值算例描述第102页
        4.5.2 损伤存在概率第102-105页
        4.5.3 不同梯度指数对概率统计损伤识别结果的影响第105-107页
        4.5.4 损伤程度对概率统计损伤识别结果的影响第107-110页
        4.5.5 噪音对概率统计损伤识别结果的影响第110-112页
        4.5.6 不同边界条件对概率统计损伤识别结果的影响第112-115页
    4.6 本章小结第115-117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117-119页
    5.1 结论第117-118页
    5.2 展望第118-119页
参考文献第119-123页
致谢第123-12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主要科研项目第12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24页

论文共12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代建制下的市政工程造价风险评价研究
下一篇:高性能泡沫混凝土的研制及其在墙板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