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材料论文--非金属材料论文--混凝土及混凝土制品论文

再生粗骨料分类对混凝土力学性能影响的对比试验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1章 绪论第12-23页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第12-13页
        1.1.1 课题的研究背景第12-13页
        1.1.2 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第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21页
        1.2.1 再生粗骨料分类标准研究第13-14页
        1.2.2 再生混凝土强度特征研究第14-17页
        1.2.3 再生混凝土本构关系研究第17-18页
        1.2.4 再生混凝土抗剪性能研究第18-20页
        1.2.5 再生混凝土的微观特征研究第20-21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第21-23页
        1.3.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1-22页
        1.3.2 本文研究的创新点第22-23页
第2章 试验概况第23-38页
    2.1 试验主要原材料及配合比第23-29页
        2.1.1 粗骨料第23-28页
        2.1.2 细骨料、水泥和水第28页
        2.1.3 配合比设计第28-29页
    2.2 立方体强度试验方案第29-30页
        2.2.1 试验目的第29页
        2.2.2 立方体试块制作第29页
        2.2.3 试验仪器和加载过程第29-30页
    2.3 混凝土本构关系试验方案第30-32页
        2.3.1 试验目的第30页
        2.3.2 棱柱体试块制作第30页
        2.3.3 试验加载仪器和加载过程第30-32页
    2.4 混凝土抗剪强度试验方案第32-35页
        2.4.1 试验目的第32页
        2.4.2 抗剪试验构件设计第32-33页
        2.4.3 等高变宽梁的制作第33-34页
        2.4.4 试验加载仪器和加载方案第34-35页
    2.5 混凝土微裂缝开展及微观试验方案第35-37页
        2.5.1 试验目的第35页
        2.5.2 方形板的制作第35-36页
        2.5.3 试验加载仪器和加载过程第36-37页
    2.6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3章 再生粗骨料分类对混凝土抗压性能及本构关系的影响第38-54页
    3.1 前言第38页
    3.2 再生粗骨料分类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影响第38-41页
        3.2.1 试验现象及破坏形态第38-39页
        3.2.2 试验数据结果记录与分析第39-41页
    3.3 再生粗骨料分类对混凝土棱柱体抗压强度的影响第41-46页
        3.3.1 试验现象及破坏形态第41-43页
        3.3.2 试验数据结果记录与分析第43-44页
        3.3.3 棱柱体抗压强度与立方体抗压强度关系分析第44-46页
    3.4 再生粗骨料分类对混凝土应力-应变本构关系的影响第46-50页
        3.4.1 峰值应变第46页
        3.4.2 抗压应力-应变曲线及本构关系模型第46-50页
    3.5 弹性模量第50-53页
        3.5.1 试验数据结果记录与分析第50-51页
        3.5.2 弹性模量与立方体抗压强度的关系分析第51-53页
    3.6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4章 再生粗骨料分类对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及抗剪切性能的影响第54-76页
    4.1 前言第54页
    4.2 再生粗骨料分类对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的影响第54-57页
        4.2.1 试验现象及破坏形态第54页
        4.2.2 试验数据结果记录与分析第54-55页
        4.2.3 抗压强度与劈裂抗拉强度换算关系第55-57页
    4.3 再生粗骨料分类对混凝土抗剪强度的影响第57-63页
        4.3.1 试验现象及破坏形态第57-58页
        4.3.2 试验数据结果记录与分析第58-60页
        4.3.3 抗剪强度与劈裂抗拉强度关系分析第60-63页
    4.4 再生粗骨料分类对混凝土抗剪切应力-应变本构关系的影响第63-72页
        4.4.1 抗剪峰值应变分析第63-67页
        4.4.2 抗剪应力-应变曲线及剪切本构关系模型第67-72页
    4.5 剪切弹性模量第72-75页
    4.6 本章小结第75-76页
第5章 微观界面特征对再生混凝土宏观力学性能的影响第76-93页
    5.1 引言第76页
    5.2 再生混凝土微观界面研究第76-81页
        5.2.1 再生混凝土的微观组成第76-77页
        5.2.2 三类再生粗骨料微观界面组织结构第77-81页
    5.3 再生混凝土微裂缝发展研究第81-86页
        5.3.1 微裂缝发展试验现象第81-83页
        5.3.2 微裂缝发展结果统计与分析第83页
        5.3.3 微裂缝发展过程判断微观界面薄弱程度第83-86页
    5.4 微观界面特征及微裂缝发展对再生混凝土宏观力学性能的影响第86-91页
        5.4.1 三类再生骨料混凝土宏观力学性能试验结果汇总第86-88页
        5.4.2 微观界面特征及微裂缝发展对再生混凝土宏观力学性能的影响第88-91页
    5.5 再生混凝土的界面强化第91-92页
    5.6 本章小结第92-93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93-95页
    6.1 结论第93-94页
    6.2 展望第94-95页
参考文献第95-99页
致谢第99页

论文共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柯布西耶与海杜克的非建筑绘画研究
下一篇:基于代建制下的市政工程造价风险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