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1.2 问题的提出 | 第11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1.3.1 文献梳理 | 第11-13页 |
1.3.2 文献简评 | 第13-15页 |
第2章 研究框架 | 第15-21页 |
2.1 基本概念与理论视角 | 第15-18页 |
2.1.1 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2.1.2 理论视角:社会支持理论 | 第16-18页 |
2.2 研究方法及思路 | 第18-21页 |
2.2.1 研究方法及社工伦理 | 第18-19页 |
2.2.2 研究思路 | 第19-21页 |
第3章 构建青年白领社会支持 | 第21-34页 |
3.1 嵌入商务楼宇社区工作 | 第21-25页 |
3.1.1 商务楼宇社区工作体系 | 第21-22页 |
3.1.2 社区动力及资源分析 | 第22-23页 |
3.1.3 青年白领社会支持需求分析 | 第23-25页 |
3.2 青年白领社会支持构建 | 第25-30页 |
3.2.1 探索青年白领社会支持服务模式 | 第25-26页 |
3.2.2 健康咨询服务 | 第26-27页 |
3.2.3 建立情感支持 | 第27-28页 |
3.2.4 建立友谊支持 | 第28-29页 |
3.2.5 建立接纳支持 | 第29页 |
3.2.6 建立信息支持 | 第29-30页 |
3.3 实务及理论的总结与分析 | 第30-34页 |
3.3.1 社工理念分析 | 第30-31页 |
3.3.2 青年白领社会支持服务模式分析 | 第31-32页 |
3.3.3 效果评估分析 | 第32-33页 |
3.3.4 社会支持理论应用分析 | 第33-34页 |
第4章 专业反思 | 第34-45页 |
4.1 青年白领社会支持的实践逻辑分析 | 第34-35页 |
4.1.1 “增量嵌入”的服务方式 | 第34-35页 |
4.1.2 多方合作的组织策略 | 第35页 |
4.2 青年白领社会支持的行动策略分析 | 第35-37页 |
4.2.1 以需求为本开展服务 | 第35-36页 |
4.2.2 寻找社区工作契合点 | 第36-37页 |
4.2.3 提升社工内生性力量 | 第37页 |
4.3 商务楼宇楼宇社区工作为我国本土化的企业社会工作 | 第37-45页 |
4.3.1 青年白领是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 | 第38-39页 |
4.3.2 商务楼宇社区工作是企业社会工作 | 第39-43页 |
4.3.3 商务楼宇社区工作即为我国本土化的企业社会工作 | 第43-45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附录 | 第49-5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