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中文摘要 | 第5-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8-34页 |
1 虾青素 | 第18-21页 |
1.1 结构特性 | 第18-19页 |
1.2 功能和应用 | 第19-20页 |
1.2.1 着色功能 | 第19页 |
1.2.2 抗氧化作用 | 第19页 |
1.2.3 抑癌作用 | 第19页 |
1.2.4 提高免疫力等其他作用 | 第19-20页 |
1.3 来源 | 第20页 |
1.4 发展前景 | 第20-21页 |
2 雨生红球藻 | 第21-25页 |
2.1 分布及特性 | 第21页 |
2.2 细胞周期及繁殖方式 | 第21-24页 |
2.3 行业现状及展望 | 第24-25页 |
3 雨生红球藻中虾青素的合成 | 第25-27页 |
3.1 虾青素的合成途径 | 第25-26页 |
3.2 虾青素合成的诱导机制 | 第26-27页 |
3.3 虾青素在雨生红球藻中的作用 | 第27页 |
4 雨生红球藻的培养 | 第27-32页 |
4.1 影响因子 | 第27-30页 |
4.1.1 温度 | 第28页 |
4.1.2 光照 | 第28-29页 |
4.1.3 pH值 | 第29页 |
4.1.4 营养盐 | 第29-30页 |
4.1.5 植物生长调节剂 | 第30页 |
4.1.6 维生素 | 第30页 |
4.2 光生物反应器 | 第30-31页 |
4.3 营养方式 | 第31-32页 |
5 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32-34页 |
第二章 不同碳源对游动细胞阶段雨生红球藻生长的影响 | 第34-45页 |
1 引言 | 第34-35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35-37页 |
2.1 藻种 | 第35页 |
2.2 培养基 | 第35页 |
2.3 培养方法 | 第35页 |
2.4 实验指标测定 | 第35-37页 |
2.4.1 细胞计数、比生长速率的测定 | 第35-36页 |
2.4.2 干重的测定和潜在生产力的计算 | 第36页 |
2.4.3 色素含量的测定 | 第36页 |
2.4.4 呼吸速率和光合速率的测定 | 第36-37页 |
2.4.5 叶绿素荧光参数测定 | 第37页 |
2.5 数据处理 | 第37页 |
3 结果 | 第37-42页 |
3.1 对比生长速率和潜在生产力的影响 | 第37-38页 |
3.2 对色素含量的影响 | 第38-39页 |
3.3 对呼吸耗氧、光合放氧的影响 | 第39-40页 |
3.4 对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 第40-42页 |
4 讨论 | 第42-43页 |
5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三章 兼养对不动细胞阶段雨生红球藻生长与虾青素积累的影响 | 第45-52页 |
1 引言 | 第45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45-46页 |
2.1 藻种 | 第45页 |
2.2 培养基 | 第45页 |
2.3 培养方法 | 第45页 |
2.4 实验指标测定 | 第45-46页 |
2.5 数据处理 | 第46页 |
3 结果 | 第46-50页 |
3.1 对细胞密度和干重的影响 | 第46-47页 |
3.2 对色素含量的影响 | 第47-49页 |
3.3 对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 第49-50页 |
4 讨论 | 第50-51页 |
5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四章 雨生红球藻虾青素积累过程中的快速光曲线(RLC) | 第52-64页 |
1 引言 | 第52-53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53-55页 |
2.1 藻种 | 第53页 |
2.2 培养基 | 第53页 |
2.3 培养方法 | 第53页 |
2.4 实验指标测定 | 第53-55页 |
2.4.1 藻细胞的显微观察 | 第53-54页 |
2.4.2 色素含量的测定 | 第54页 |
2.4.3 叶绿素荧光参数测定 | 第54页 |
2.4.4 RLC曲线拟合 | 第54-55页 |
2.5 数据处理 | 第55页 |
3 结果 | 第55-61页 |
3.1 培养过程中藻细胞形态的变化 | 第55页 |
3.2 培养过程中色素含量的变化 | 第55-57页 |
3.3 培养过程中PSII有效量子产量的变化 | 第57-58页 |
3.4 培养过程中稳态荧光和最大荧光的变化 | 第58-59页 |
3.5 培养过程中相对电子传递速率的变化 | 第59页 |
3.6 培养过程中RLC拟合参数的变化 | 第59-61页 |
4 讨论 | 第61-63页 |
5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五章 光呼吸在雨生红球藻虾青素积累过程中的作用 | 第64-76页 |
1 引言 | 第64-65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65-67页 |
2.1 藻种 | 第65页 |
2.2 培养基 | 第65页 |
2.3 培养方法 | 第65-66页 |
2.4 实验指标测定 | 第66-67页 |
2.4.1 藻液颜色变化及藻细胞计数、显微观察 | 第66页 |
2.4.2 干重的测定 | 第66页 |
2.4.3 色素含量的测定 | 第66页 |
2.4.4 呼吸速率和光合速率的测定 | 第66-67页 |
2.4.5 叶绿素荧光参数测定 | 第67页 |
2.5 数据处理 | 第67页 |
3 结果 | 第67-72页 |
3.1 对细胞密度、干重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67-68页 |
3.2 对OJIP曲线的影响 | 第68-69页 |
3.3 对实际光化学效率((37)PSII)和呼吸耗氧、光合放氧的影响 | 第69-70页 |
3.4 对藻细胞形态的影响 | 第70-72页 |
3.5 对虾青素含量的影响 | 第72页 |
4 讨论 | 第72-74页 |
4.1 抑制光呼吸对虾青素积累过程中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72-73页 |
4.2 抑制光呼吸对虾青素积累的影响 | 第73-74页 |
5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6-79页 |
1 创新性研究成果 | 第76-77页 |
2 展望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93页 |
作者简介及硕士期间发表文章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