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引言 | 第10-20页 |
1.1 细菌纤维素的概述 | 第11页 |
1.2 细菌纤维素的应用 | 第11-13页 |
1.2.1 在食品领域的应用 | 第11-12页 |
1.2.2 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 第12页 |
1.2.3 在声学领域的应用 | 第12页 |
1.2.4 在复合材料领域的应用 | 第12-13页 |
1.2.5 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 第13页 |
1.3 细菌纤维素的工业合成 | 第13-15页 |
1.3.1 纤维素的分类 | 第13-14页 |
1.3.2 细菌纤维素的合成途径 | 第14-15页 |
1.4 细菌纤维素的发酵生产 | 第15-17页 |
1.4.1 菌种的选育 | 第15页 |
1.4.2 菌种的鉴定 | 第15页 |
1.4.3 发酵工艺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4.4 不同的发酵条件对细菌纤维素产量的影响 | 第16-17页 |
1.5 红茶菌中筛选产细菌纤维素菌株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 | 第17-20页 |
1.5.1 实验方案 | 第17-18页 |
1.5.2 研究意义 | 第18-20页 |
2 一株产细菌纤维素菌株的分离与鉴定 | 第20-32页 |
2.1 引言 | 第20页 |
2.2 实验材料 | 第20-21页 |
2.2.1 主要仪器与试剂 | 第20-21页 |
2.2.2 培养基 | 第21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1-24页 |
2.3.1 菌种筛选与遗传稳定性实验 | 第21-22页 |
2.3.2 菌膜产量的测定及电镜扫描 | 第22页 |
2.3.3 细菌纤维素检测与纯度测定 | 第22-23页 |
2.3.4 形态特征 | 第23页 |
2.3.5 生理生化鉴定 | 第23页 |
2.3.6 16SrDNA基因序列分析 | 第23-24页 |
2.4 结果与分析 | 第24-31页 |
2.4.1 菌种筛选结果 | 第24-25页 |
2.4.2 遗传稳定性实验 | 第25页 |
2.4.3 扫描电镜 | 第25-26页 |
2.4.4 形态特征 | 第26-27页 |
2.4.5 部分生理生化鉴定 | 第27-28页 |
2.4.6 16SrDNA序列分析 | 第28-30页 |
2.4.7 菌膜的确定 | 第30-31页 |
2.4.8 细菌纤维素纯度的测定 | 第31页 |
2.5 结论 | 第31-32页 |
3 细菌纤维素发酵工艺的优化 | 第32-50页 |
3.1 引言 | 第32页 |
3.2 材料和方法 | 第32-33页 |
3.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32页 |
3.2.2 初始菌种 | 第32页 |
3.2.3 培养基 | 第32-33页 |
3.2.4 培养方法与条件 | 第33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33页 |
3.3.1 细菌纤维素产量的测定 | 第33页 |
3.3.2 发酵条件的优化 | 第33页 |
3.4 结果与分析 | 第33-48页 |
3.4.1 优秀种龄的选择 | 第33-34页 |
3.4.2 发酵培养基中组分的选择 | 第34-37页 |
3.4.3 摇瓶发酵培养基组分的优化 | 第37-44页 |
3.4.4 部分发酵条件的优化 | 第44-48页 |
3.5 结论 | 第48-50页 |
4 结论 | 第50-52页 |
5 展望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