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20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19-20页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22-23页 |
第2章 邻避冲突事件与公众风险认知分析 | 第23-32页 |
2.1 邻避冲突事件及设施的现状分析 | 第23-26页 |
2.1.1 邻避设施的现状分析 | 第23-25页 |
2.1.2 邻避冲突事件的现状分析 | 第25-26页 |
2.2 邻避冲突事件下公众风险认知现状分析 | 第26-28页 |
2.3 邻避冲突事件与公众风险认知关系分析 | 第28-31页 |
2.3.1 邻避冲突事件对公众风险认知的作用分析 | 第28-29页 |
2.3.2 公众风险认知对邻避冲突事件的作用分析 | 第29-3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邻避冲突事件下公众风险认知影响因素概念模型构建和研究假设 | 第32-43页 |
3.1 研究理论依据 | 第32-34页 |
3.1.1 情绪启发式 | 第32页 |
3.1.2 风险的社会放大理论 | 第32-33页 |
3.1.3 风险认知的文化理论 | 第33-34页 |
3.2 变量选取与测量 | 第34-39页 |
3.2.1 心理结构 | 第34-35页 |
3.2.2 判断策略 | 第35-36页 |
3.2.3 信息渠道 | 第36页 |
3.2.4 风险沟通 | 第36-37页 |
3.2.5 文化观念 | 第37-38页 |
3.2.6 设施类别 | 第38页 |
3.2.7 风险认知 | 第38-39页 |
3.3 模型的研究假设 | 第39-40页 |
3.3.1 心理结构与公众风险认知的关系 | 第39页 |
3.3.2 判断策略与公众风险认知的关系 | 第39页 |
3.3.3 信息渠道与公众风险认知的关系 | 第39-40页 |
3.3.4 风险沟通与公众风险认知的关系 | 第40页 |
3.3.5 文化观念与公众风险认知的关系 | 第40页 |
3.3.6 设施类别与公众风险认知的关系 | 第40页 |
3.4 邻避冲突事件下公众风险认知的概念模型构建 | 第40-4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4章 邻避冲突事件下公众风险认知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第43-58页 |
4.1 研究设计 | 第43-47页 |
4.1.1 研究内容 | 第43页 |
4.1.2 问卷设计 | 第43页 |
4.1.3 问卷前测基本信息统计 | 第43-44页 |
4.1.4 问卷前测信度分析 | 第44-45页 |
4.1.5 问卷前测效度分析 | 第45-47页 |
4.2 数据分析 | 第47-50页 |
4.2.1 数据收集 | 第47页 |
4.2.2 样本统计特征分析 | 第47-48页 |
4.2.3 研究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8页 |
4.2.4 效度分析 | 第48-50页 |
4.3 结构方程模型的拟合检验 | 第50-56页 |
4.3.1 结构方程模型的建立 | 第50-51页 |
4.3.2 结构方程模型的估计 | 第51-56页 |
4.4 研究结果讨论 | 第56-5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5章 科学引导公众风险认知的建议策略 | 第58-62页 |
5.1 加强对个体的心理引导 | 第58页 |
5.2 增强个体风险判断能力 | 第58-59页 |
5.3 多角度化完善信息渠道 | 第59-60页 |
5.4 促进沟通平台的专业化 | 第60页 |
5.5 增强风险文化观的识别 | 第60-61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结论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附录 | 第71-75页 |
附录一 | 第71-74页 |
附录二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