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经济学视角下涉农信贷市场供求失衡原因分析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导论 | 第13-26页 |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3-16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1页 |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21-24页 |
四、创新点与不足 | 第24-26页 |
第一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依据 | 第26-33页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6-28页 |
一、涉农信贷 | 第26页 |
二、涉农信贷市场 | 第26-27页 |
三、涉农经济组织 | 第27-28页 |
四、涉农经济行为 | 第28页 |
第二节 行为经济学相关理论 | 第28-30页 |
一、前景理论 | 第28页 |
二、认知偏差 | 第28-29页 |
三、心理账户 | 第29页 |
四、羊群效应 | 第29-30页 |
第三节 涉农信贷相关理论 | 第30-33页 |
一、农业信贷补贴论 | 第30-31页 |
二、新市场失灵 | 第31页 |
三、农村信贷互联理论 | 第31-33页 |
第二章 我国涉农信贷市场供求失衡表现 | 第33-52页 |
第一节 我国涉农信贷市场的需求表现 | 第33-36页 |
一、涉农信贷拥有广阔的需求市场 | 第33-34页 |
二、涉农信贷需求主体需求满足程度低 | 第34-35页 |
三、涉农信贷市场存在严重的信贷需求约束 | 第35-36页 |
第二节 我国涉农信贷市场的供给表现 | 第36-44页 |
一、正规涉农金融机构的信贷供给 | 第37-42页 |
二、非正规涉农金融机构的信贷供给 | 第42-44页 |
第三节 我国涉农信贷市场的供求状况综合分析 | 第44-52页 |
一、我国涉农金融融量的缺口巨大 | 第44-47页 |
二、日渐扩大的信贷需求与严重不足的信贷供给 | 第47-48页 |
三、涉农信贷市场主要依靠内源性融资 | 第48-50页 |
四、需求抑制与供给抑制共存 | 第50-52页 |
第三章 需求者行为下我国涉农信贷市场的供求失衡 | 第52-64页 |
第一节 农户的行为分析 | 第52-57页 |
一、农户的认知偏差 | 第52-55页 |
二、农户的羊群效应 | 第55-57页 |
第二节 涉农经济组织的行为分析 | 第57-64页 |
一、协作型涉农经济组织的成员间行为博弈 | 第57-60页 |
二、企业型涉农经济组织的行为分析 | 第60-64页 |
第四章 供给者行为下我国涉农信贷市场的供求失衡 | 第64-72页 |
第一节 正规金融信贷机构的行为分析 | 第64-68页 |
一、正规金融机构的“惜贷”行为 | 第64-66页 |
二、涉农信贷评级的锚定效应 | 第66-68页 |
第二节 非正规金融信贷机构的心理账户 | 第68-72页 |
一、亲朋好友的人情债 | 第69-70页 |
二、地下钱庄的高利贷 | 第70-72页 |
第五章 主要结论与相关对策建议 | 第72-79页 |
第一节 主要结论 | 第72-73页 |
第二节 相关对策建议 | 第73-79页 |
一、涉农信贷需求者的信用提升 | 第73-75页 |
二、涉农金融机构的信贷服务系统升级 | 第75-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