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市场论文

我国IPO注册制改革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导论第9-15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9-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页
    1.2 文献综述第10-13页
        1.2.1 国外文献综述第10-11页
        1.2.2 国内文献综述第11-13页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3-14页
        1.3.1 研究思路第13页
        1.3.2 研究方法第13-14页
    1.4 预期创新点第14-15页
第二章 IPO审核制度的基本理论第15-20页
    2.1 IPO制度的内涵第15页
    2.2 IPO制度的理论基础第15-17页
        2.2.1 IPO审核制度理论基础第15-16页
        2.2.2 IPO信息披露制度理论基础第16-17页
    2.3 IPO审核制度的种类及其比较第17-20页
        2.3.1 证券发行核准制第17-18页
        2.3.2 证券发行注册制第18页
        2.3.3 核准制和注册制的对比第18-20页
第三章 我国IPO审核制度发展状况及注册制改革的必要性第20-27页
    3.1 我国IPO审核制度发展历程第20-22页
        3.1.1 审批制阶段第20页
        3.1.2 核准制阶段第20-22页
    3.2 我国现行IPO审核制度存在的问题第22-25页
        3.2.1 行政力量对市场的过渡干预第22-23页
        3.2.2 信息披露制度的不完善第23-24页
        3.2.3 证券发行审核机构低效率第24-25页
    3.3 我国IPO注册制改革的必要性第25-27页
第四章 美国IPO注册制成功实施的经验及启示第27-33页
    4.1 美国IPO注册制发展历程第27页
    4.2 美国IPO注册制的主要特征第27-29页
    4.3 美国注册制成功实施的经验第29-32页
        4.3.1 良好的政治经济基础第29-30页
        4.3.2 专业的监管机构第30页
        4.3.3 高效的信息披露制度第30-31页
        4.3.4 成熟的中介机构第31-32页
        4.3.5 有力的执法第32页
    4.4 美国IPO注册制对我国的启示第32-33页
第五章 我国IPO注册制改革的建议第33-37页
    5.1 加强法制建设第33-34页
        5.1.1 健全立法第33页
        5.1.2 强化执法第33-34页
    5.2 调整证监会定位第34页
        5.2.1 增强证监会独立性第34页
        5.2.2 实现证监会权利下放第34页
    5.3 提高信息披露质量第34-35页
        5.3.1 建立分业审核模式第34-35页
        5.3.2 增强IPO信息披露透明度第35页
    5.4 完善退市制度第35页
    5.5 健全投资者权益保障制度第35-37页
参考文献第37-40页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40-41页
致谢第41-42页

论文共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行为经济学视角下涉农信贷市场供求失衡原因分析
下一篇: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基于社会融资总量和M2的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