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7-43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7-18页 |
1.2 不同来源TGase | 第18-21页 |
1.2.1 动物来源TGase | 第18-19页 |
1.2.2 微生物来源TGase | 第19-20页 |
1.2.3 植物来源TGase | 第20-21页 |
1.3 TGase的应用 | 第21-23页 |
1.3.1 TGase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 第21-23页 |
1.3.2 TGase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 第23页 |
1.3.3 TGase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 | 第23页 |
1.4 TGase基因工程菌株的研究现状 | 第23-28页 |
1.4.1 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菌株的构建 | 第23-26页 |
1.4.2 棒杆菌基因工程菌株的构建 | 第26-27页 |
1.4.3 链霉菌基因工程菌株的构建 | 第27-28页 |
1.4.4 其它基因工程菌株的构建 | 第28页 |
1.5 大肠杆菌表达系统 | 第28-34页 |
1.5.1 宿主菌株的选择 | 第29-30页 |
1.5.2 载体的选择 | 第30-32页 |
1.5.3 与其它蛋白共表达 | 第32-34页 |
1.5.4 培养条件的控制 | 第34页 |
1.6 巴斯德毕赤酵母表达系统 | 第34-41页 |
1.6.1 毕赤酵母表达系统的组成 | 第35-36页 |
1.6.2 影响外源蛋白表达的主要因素 | 第36-41页 |
1.7 课题来源及研究内容 | 第41-43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43-74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43-52页 |
2.1.1 菌株和质粒 | 第43页 |
2.1.2 引物 | 第43-44页 |
2.1.3 主要生化试剂 | 第44-46页 |
2.1.4 仪器设备 | 第46-47页 |
2.1.5 培养基 | 第47-49页 |
2.1.6 常用试剂的配制 | 第49-52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52-73页 |
2.2.1 黏玉米谷氨酰胺转氨酶基因的克隆 | 第52-55页 |
2.2.2 重组表达载体pCold-tgz和pCold-ptgz的构建 | 第55-58页 |
2.2.3 tgz在大肠杆菌中的诱导表达及表达产物的Western-Blot鉴定 | 第58-60页 |
2.2.4 重组大肠杆菌的表达条件优化 | 第60-61页 |
2.2.5 重组TGZ的分离纯化 | 第61页 |
2.2.6 TGZ活性测定 | 第61-62页 |
2.2.7 tgz基因密码子优化设计及全基因的合成 | 第62-66页 |
2.2.8 重组表达载体pPIC9K-tgz和pPIC9K-tgzo的构建 | 第66-67页 |
2.2.9 毕赤酵母的电击转化及转化子的筛选 | 第67-69页 |
2.2.10 G-tgzo重组子产酶条件的优化研究 | 第69-71页 |
2.2.11 不同来源TGase的性质研究和应用 | 第71-73页 |
2.3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第73-74页 |
第3章 黏玉米TGase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 | 第74-87页 |
3.1 引言 | 第74页 |
3.2 tgz基因的克隆 | 第74-75页 |
3.3 重组表达载体pCold-tgz和pCold-ptgz的构建 | 第75-76页 |
3.4 重组大肠杆菌的诱导表达及产物的Western-Blot鉴定 | 第76-77页 |
3.5 重组大肠杆菌的表达条件优化 | 第77-81页 |
3.5.1 宿主菌株的确定 | 第77-78页 |
3.5.2 诱导培养基的确定 | 第78-79页 |
3.5.3 IPTG诱导周期的确定 | 第79-80页 |
3.5.4 IPTG诱导浓度的确定 | 第80页 |
3.5.5 诱导前菌体生物量的确定 | 第80-81页 |
3.6 重组TGZ的分离纯化 | 第81-83页 |
3.6.1 包涵体的提取 | 第81-83页 |
3.6.2 包涵体的复性和纯化 | 第83页 |
3.7 tgz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讨论 | 第83-86页 |
3.7.1 叶绿体转移肽对TGZ表达的影响 | 第84页 |
3.7.2 温度对TGZ表达的影响 | 第84页 |
3.7.3 tgz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 | 第84-86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第4章 黏玉米TGase基因在毕赤酵母中分泌表达的研究 | 第87-101页 |
4.1 引言 | 第87页 |
4.2 tgz基因密码子优化 | 第87-91页 |
4.2.1 tgzo基因的设计 | 第87-91页 |
4.2.2 tgzo基因的合成 | 第91页 |
4.3 tgz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转化 | 第91-93页 |
4.3.1 重组表达载体pPIC9K-tgz和pPIC9K-tgzo的构建 | 第91-92页 |
4.3.2 毕赤酵母的电击转化及转化子的鉴定 | 第92-93页 |
4.4 酵母重组子的诱导表达 | 第93-97页 |
4.4.1 tgz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分泌表达 | 第93-94页 |
4.4.2 TGZ的分离纯化 | 第94-96页 |
4.4.3 tgzo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分泌表达及Western-Blot的鉴定 | 第96页 |
4.4.4 TGZo的分离纯化 | 第96-97页 |
4.5 tgz在毕赤酵母中分泌表达的讨论 | 第97-100页 |
4.5.1 tgz基因的密码子优化 | 第97-98页 |
4.5.2 SOEing-PCR法在tgzo合成过程中的应用 | 第98-99页 |
4.5.3 tgz和tgzo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 第99-100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100-101页 |
第5章 G-tgzo重组子产酶条件的优化研究 | 第101-116页 |
5.1 引言 | 第101页 |
5.2 G-tgzo重组子摇瓶发酵条件优化 | 第101-107页 |
5.2.1 诱导培养基对TGZo表达的影响 | 第101-102页 |
5.2.2 甲醇浓度对TGZo表达的影响 | 第102-103页 |
5.2.3 甲醇诱导时间对TGZo表达的影响 | 第103页 |
5.2.4 装液量对TGZo表达的影响 | 第103-104页 |
5.2.5 诱导阶段pH对TGZo表达的影响 | 第104-105页 |
5.2.6 诱导前菌体生物量对TGZo表达的影响 | 第105-106页 |
5.2.7 油酸浓度对TGZo表达的影响 | 第106页 |
5.2.8 PMT1浓度对TGZo表达的影响 | 第106-107页 |
5.3 Plackett-Burman设计 | 第107-109页 |
5.4 最陡爬坡试验 | 第109页 |
5.5 中心组合试验 | 第109-113页 |
5.6 G-tgzo重组子产酶条件优化研究的讨论 | 第113-115页 |
5.6.1 单因素条件优化研究 | 第113-114页 |
5.6.2 响应面优化研究 | 第114-115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115-116页 |
第6章 不同来源TGase的性质研究和应用 | 第116-132页 |
6.1 引言 | 第116页 |
6.2 不同来源TGase的酶学性质研究 | 第116-122页 |
6.2.1 酶动力学参数测定 | 第116-117页 |
6.2.2 最适反应温度 | 第117-118页 |
6.2.3 温度稳定范围 | 第118-119页 |
6.2.4 最适反应pH | 第119-120页 |
6.2.5 pH稳定范围 | 第120-121页 |
6.2.6 金属离子对酶活性的影响 | 第121-122页 |
6.3 不同来源TGase对不同底物蛋白交联作用的研究 | 第122-124页 |
6.3.1 不同来源TGase对酪蛋白交联作用的研究 | 第122-123页 |
6.3.2 不同来源TGase对乳清蛋白交联作用的研究 | 第123-124页 |
6.3.3 不同来源TGase对大豆分离蛋白交联作用的研究 | 第124页 |
6.4 不同来源TGase在酸奶中的应用研究 | 第124-129页 |
6.4.1 不同来源TGase对酸奶质构的影响 | 第125-126页 |
6.4.2 不同来源TGase对酸奶表观粘度的影响 | 第126-127页 |
6.4.3 不同来源TGase对酸奶乳清析出量的影响 | 第127-128页 |
6.4.4 不同来源TGase对酸奶蛋白质交联作用的影响 | 第128-129页 |
6.5 不同来源TGase在酸奶中应用的讨论 | 第129-130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130-132页 |
结论 | 第132-133页 |
创新点 | 第133页 |
展望 | 第133-134页 |
参考文献 | 第134-158页 |
附录 | 第158-168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168-171页 |
致谢 | 第171-172页 |
个人简历 | 第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