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绪论 | 第9-17页 |
一、中国美术现代转型研究的现状 | 第9-10页 |
二、关于中国美术“现代化” | 第10-11页 |
三、本课题的研究视角及方法 | 第11-12页 |
四、研究重点及基本内容 | 第12-17页 |
第一章 《申报》与美术资料 | 第17-48页 |
第一节 《申报》及其美术类资料概述 | 第17-34页 |
1、《申报》的定位 | 第17-21页 |
2、《申报》美术资料分类 | 第21-34页 |
第二节 《申报》美术文章的写作群体 | 第34-43页 |
1、文人唱酬时期(1872——1905)——“过渡型”文化人群体 | 第34-37页 |
2、国画守成与革新的纠结时期(1905——1925)——传统书画家 | 第37-39页 |
3、《艺术界》时期(1925——1931)——留日背景西画家的松散团体 | 第39-41页 |
4、战争时期(1931——1937)——民主进步人士 | 第41-43页 |
第三节 《申报》美术资料的受众 | 第43-48页 |
第二章 公共空间营造——《申报》与现代美术展览的启蒙与演进 | 第48-87页 |
第一节 《申报》与现代美术展览的启蒙 | 第49-57页 |
1、求富炫奇心态下对博览会的关注 | 第50-51页 |
2、萌芽性质美术展览的关注 | 第51-53页 |
3、对晚清学堂开风气之先成绩展的肯定 | 第53-54页 |
4、对南洋劝业会长时间、全方位报道 | 第54-57页 |
第二节 《申报》与现代美术展览的演进——以《申报》与第一次全国美展为例 | 第57-72页 |
1、立项期间凝聚共识 | 第57-61页 |
2、筹备期间会议传达与作品征集 | 第61-67页 |
3、美展期间展览信息的传播 | 第67-72页 |
第三节 《申报》与现代美术馆的建立 | 第72-80页 |
1、对美术馆建设的呼吁与献计献策 | 第72-77页 |
2、对国外美术馆的关注 | 第77-78页 |
3、对国内美术馆建设事业的支持 | 第78-80页 |
第四节 无形公共空间的开拓 | 第80-85页 |
小结 | 第85-87页 |
第三章 《申报》与近代书画社团的成立与成长 | 第87-110页 |
第一节 《申报》与书画助赈社团的蜂起 | 第87-100页 |
1、《申报》与助赈 | 第87-89页 |
2、书画助赈之响应与助赈书画社团蜂起 | 第89-93页 |
3、《申报》与助赈书画社团 | 第93-98页 |
4、助赈书画社团——近代书画社团的滥觞 | 第98-100页 |
第二节 《申报》与徐园书画雅集的近代转型 | 第100-110页 |
1、徐园开放及书画雅集 | 第100-103页 |
2、《申报》介入下徐园公共性的成长 | 第103-107页 |
3、《申报》助推下商业性的渐次萌发 | 第107-110页 |
第四章 输入新知——《申报》与西方美术的输入 | 第110-130页 |
第一节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西方美术的引介 | 第110-115页 |
第二节 《艺术界》对西方美术的引介与传播 | 第115-125页 |
1、《艺术界》的推出及其特点 | 第115-117页 |
2、《艺术界》对西方美术的传播与引介 | 第117-121页 |
3、《艺术界》西方美术传播的特点——雅俗共赏 | 第121-125页 |
第三节 陈抱一等人编译、翻译系列 | 第125-130页 |
第五章 《申报》与美术大众化 | 第130-171页 |
第一节 市民阶层崛起与印刷技术改进 | 第130-134页 |
第二节 《申报》与月份牌的推广与发展 | 第134-140页 |
1、《申报》大量刊登月份牌广告,对月份牌有展示作用 | 第135-136页 |
2、《申报》随报赠送月份牌,对月份牌有推广作用 | 第136-138页 |
3、《申报》刊登关于月份牌研究的文章,对月份牌发展成熟有指导作用 | 第138-140页 |
第三节 《申报》与漫画的传播和推广 | 第140-158页 |
第四节 图像与新知——《点石斋画报》与美术大众化 | 第158-169页 |
小结 | 第169-171页 |
第六章 《申报》的美术传播策略 | 第171-198页 |
第一节 紧扣美术发展时代热点问题 | 第171-182页 |
1、“裸体模特儿”事件概述 | 第172-175页 |
2、禁止之前的大张旗鼓 | 第175-176页 |
3、禁止之后的虚与委蛇 | 第176-180页 |
4、由来己久的关注 | 第180-182页 |
第二节 密切关注美术发展的关键人物及学校 | 第182-186页 |
第三节 兼容并包的美术传播理念 | 第186-198页 |
1、雅俗共赏的传播策略 | 第186-187页 |
2、中西兼顾的传播内容 | 第187-192页 |
3、和而不同的传播立场 | 第192-198页 |
结语 | 第198-200页 |
附录1、现代名家书画略历 | 第200-205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205-20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209-210页 |
致谢 | 第2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