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10-18页 |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问题的提出 | 第10页 |
2、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11-15页 |
1、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2、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三)研究方法、内容与框架 | 第15-16页 |
1、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2、研究框架 | 第16页 |
(四)创新之处和不足 | 第16-18页 |
1、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2、不足之处 | 第17-18页 |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运用新媒体的 理论依据与可行性分析 | 第18-28页 |
(一)新媒体的界定与特征 | 第18-19页 |
1、新媒体的界定 | 第18-19页 |
2、新媒体的特征 | 第19页 |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新媒体运用的理论依据 | 第19-20页 |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理论 | 第19-20页 |
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交往理论 | 第20页 |
(三)论文研究的思想资源 | 第20-22页 |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20-21页 |
2、自主学习理论 | 第21页 |
3、非正式学习理论 | 第21-22页 |
(四)运用新媒体教学的可行性分析——基于技术接受模型视角 | 第22-28页 |
1、技术接受模型概述 | 第22-23页 |
2、调查方案概述 | 第23-26页 |
3、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运用新媒体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 第26-28页 |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新媒体教学运用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28-42页 |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运用新媒体开展教学情况 | 第28-34页 |
1、思想政治课教学运用新媒体的频率 | 第28-29页 |
2、思想政治课教学运用新媒体的物质载体和工具 | 第29-30页 |
3、思想政治课教学运用新媒体的时段 | 第30页 |
4、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新媒体运用目的 | 第30-31页 |
5、思想政治课老师对新媒体教学的作用评价 | 第31-32页 |
6、新媒体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积极影响 | 第32-33页 |
7、新媒体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消极影响 | 第33-34页 |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生运用新媒体进行学习情况 | 第34-39页 |
1、思想政治课学习中新媒体的运用频率 | 第34-35页 |
2、思想政治课学习中运用新媒体的物质载体和工具 | 第35-36页 |
3、思想政治课学习中运用新媒体的时段 | 第36页 |
4、思想政治课学习中运用新媒体的目的 | 第36-37页 |
5、对思想政治课学习运用新媒体的作用评价 | 第37-38页 |
6、高中思想政治课运用新媒体学习对学生的影响 | 第38-39页 |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运用新媒体的制约因素 | 第39-42页 |
1、认识和管理因素 | 第39-40页 |
2、教师层面的因素 | 第40页 |
3、学生层面的因素 | 第40页 |
4、新媒体自身的局限性 | 第40-42页 |
三、规范与推广高中思想政治课新媒体教学运用建议 | 第42-51页 |
(一)明确高中思想政治课新媒体教学的地位与原则 | 第42-43页 |
1、新媒体只能作为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辅助教学手段 | 第42页 |
2、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新媒体教学的运用原则 | 第42-43页 |
(二)探索多种新媒体教学路径 | 第43-46页 |
1、利用微信群、QQ群开展思想政治课教学 | 第43-44页 |
2、利用QQ空间开展思想政治课教学 | 第44页 |
3、利用多媒体开展思想政治课教学 | 第44-45页 |
4、利用搜索引擎开展思想政治课教学 | 第45页 |
5、利用校园网开展思想政治课教学 | 第45页 |
6、建立学生信息数据库,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 第45-46页 |
(三)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新媒体教学运用能力 | 第46-51页 |
1、增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新媒体运用的教学能力 | 第46-47页 |
2、增强学生新媒体的运用能力 | 第47-49页 |
3、多方营造新媒体教学的良好环境 | 第49-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附录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现状及新媒体运用调查问卷(学生问卷) | 第56-58页 |
附录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现状及新媒体运用调查问卷(教师问卷) | 第58-60页 |
附录三:关于高中思想政治课新媒体教学的访谈提纲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