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符号对照表 | 第10-11页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11-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4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4-15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5页 |
1.2 金融支持技术创新的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5-20页 |
1.2.1 宏观层面 | 第15-17页 |
1.2.2 微观层面 | 第17-18页 |
1.2.3 科技金融支持技术创新实证研究 | 第18-20页 |
1.2.4 文献评述 | 第20页 |
1.3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20-21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1.4 可能的创新和不足 | 第22-24页 |
1.4.1 可能的创新 | 第22页 |
1.4.2 不足之处 | 第22-24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 第24-34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4-26页 |
2.1.1 科技金融 | 第24页 |
2.1.2 科技金融支持体系 | 第24-25页 |
2.1.3 技术创新 | 第25-26页 |
2.2 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及其特点 | 第26-28页 |
2.2.1 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 第26-27页 |
2.2.2 技术创新的特点 | 第27-28页 |
2.3 科技金融支持技术创新的必要性及内在机制 | 第28-30页 |
2.3.1 完善科技金融体系的必要性 | 第28页 |
2.3.2 科技金融支持技术创新的内在机制 | 第28-30页 |
2.4 科技金融支持技术创新理论模型构建 | 第30-34页 |
第三章 陕西省科技金融支持技术创新的实践 | 第34-42页 |
3.1 陕西省技术创新现状 | 第34-35页 |
3.2 陕西省科技金融促进技术创新实践 | 第35-42页 |
3.2.1 陕西省科技金融发展现状 | 第35-36页 |
3.2.2 陕西省科技金融支持技术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36-42页 |
第四章 陕西省科技金融支持技术创新的实证分析 | 第42-60页 |
4.1 模型及检验方法 | 第42-45页 |
4.1.1 模型选取 | 第42页 |
4.1.2 协整检验(Cointegration test) | 第42-43页 |
4.1.3 Granger因果检验 | 第43-44页 |
4.1.4 脉冲响应函数 | 第44-45页 |
4.2 变量选取 | 第45-48页 |
4.2.1 技术创新变量 | 第45页 |
4.2.2 科技金融体系变量 | 第45-46页 |
4.2.3 控制变量 | 第46-47页 |
4.2.4 数据处理及来源 | 第47-48页 |
4.3 实证分析 | 第48-57页 |
4.3.1 变量平稳性检验 | 第48-49页 |
4.3.2 JJ(Johansen—Juselius)协整检验 | 第49-50页 |
4.3.3 格兰杰(Granger)因果检验 | 第50-51页 |
4.3.4 VAR模型构建及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 第51-57页 |
4.4 实证结论 | 第57-60页 |
第五章 经验借鉴与对策建议 | 第60-62页 |
5.1 重视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发挥政策性资金的引导力量 | 第60页 |
5.2 加强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支持力度 | 第60页 |
5.3 完善多层次的科技资本市场,畅通直接融资渠道 | 第60-61页 |
5.4 推进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缓解信息不对称障碍 | 第61页 |
5.5 建设科技金融创新中心,构建西北地区创新高地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致谢 | 第66-68页 |
作者简介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