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规划、勘测与设计论文--线路设计论文--交叉口及其设计论文

立交环形匝道线形参数组合应用及安全评价方法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8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2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1.2.1 立交匝道线形指标的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2 车辆动力学仿真在道路安全评价中的研究现状第12-13页
    1.3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4页
        1.3.1 立交匝道线形指标的研究现状第13-14页
        1.3.2 车辆动力学仿真在道路安全评价中的研究现状第14页
    1.4 研究现状评述及问题分析第14-15页
    1.5 研究内容第15-16页
    1.6 技术路线第16-18页
第二章 环形匝道主要设计参数及试验设计方法第18-28页
    2.1 环形匝道型式第18-20页
    2.2 环形匝道主要设计参数第20-24页
        2.2.1 设计速度第20页
        2.2.2 平面半径第20-21页
        2.2.3 缓和曲线第21页
        2.2.4 超高第21-23页
        2.2.5 加宽第23页
        2.2.6 纵坡第23-24页
    2.3 设计参数组合的试验设计方法第24-27页
        2.3.1 设计参数组合应用第24-25页
        2.3.2 试验设计方法比选第25-27页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三章 ADAMS中的“人-车-路”模型构建第28-54页
    3.1 ADAMS软件及其应用第28-31页
        3.1.1 虚拟样机技术第28-29页
        3.1.2 ADAMS软件第29-30页
        3.1.3 ADAMS/Car及“人车路”模型构建思路第30-31页
    3.2 车辆模型第31-34页
        3.2.1 整车模型的构建第31-32页
        3.2.2 轮胎模型第32-33页
        3.2.3 整车模型第33-34页
    3.3 道路模型第34-42页
        3.3.1 道路模型比选第34-39页
        3.3.2 道路数据生成第39-40页
        3.3.3 道路模型创建第40-42页
    3.4 驾驶员模型第42-47页
        3.4.1 驾驶员控制类型第42-43页
        3.4.2 驾驶员模型选取第43-46页
        3.4.3 驾驶员模型构建第46-47页
    3.5 “人车路”模型的验证第47-53页
        3.5.1 模型可行性验证第47-50页
        3.5.2 模型稳定性验证第50-53页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四章 环形匝道线形参数组合对车辆动力学指标的影响第54-84页
    4.1 正交试验设计第54-59页
        4.1.1 试验指标的确定第54页
        4.1.2 挑选因素及其水平第54-55页
        4.1.3 试验方案设计第55-56页
        4.1.4 试验结果分析方法第56-59页
    4.2 小汽车车辆动力学指标的仿真分析第59-68页
        4.2.1 车辆侧翻可能性仿真分析第60-63页
        4.2.2 道路跟踪性第63-67页
        4.2.3 驾驶员工作负担第67-68页
    4.3 半挂牵引车车辆动力学指标的仿真分析第68-75页
        4.3.1 车辆侧翻可能性仿真分析第69-72页
        4.3.2 道路跟踪性第72-74页
        4.3.3 驾驶员工作负担第74-75页
    4.4 车辆指标阈值标定第75-83页
        4.4.1 车辆侧翻可能性指标阈值第75-79页
        4.4.2 道路跟踪性指标第79-81页
        4.4.3 驾驶员工作负担指标第81-83页
    本章小结第83-84页
第五章 环形匝道线形参数组合的优化取值第84-98页
    5.1 半径选取原则第84-85页
    5.2 环形匝道线形参数取值第85-88页
        5.2.1 环形匝道缓圆比取值第85-86页
        5.2.2 环形匝道纵坡取值第86-87页
        5.2.3 环形匝道超高取值第87-88页
    5.3 环形匝道加宽取值第88-93页
        5.3.1 匝道横断面组成第88页
        5.3.2 现有环形匝道加宽方式第88-89页
        5.3.3 加宽值研究第89-93页
        5.3.4 环形匝道加宽方案第93页
    5.4 路面摩擦系数对行车安全的影响第93-96页
    本章小结第96-98页
第六章 实例环形匝道的安全评价第98-107页
    6.1 线形参数组合的安全评价第98-100页
    6.2 ADAMS/Car仿真评价第100页
    6.3 事故数据特征分析及评价结果验证第100-103页
        6.3.1 交通事故按事故形态的分布情况第101-102页
        6.3.2 交通事故按车型分布情况第102页
        6.3.3 交通事故按天气条件分布情况第102-103页
        6.3.4 事故特征对安全评价结果的验证第103页
    6.4 环形匝道安全改善措施第103-105页
        6.4.1 匝道加宽措施第103-104页
        6.4.2 交通标志优化设计第104页
        6.4.3 视线诱导措施第104-105页
        6.4.4 加强限速措施第105页
    本章小结第105-107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07-109页
    7.1 论文的主要工作与结论第107页
    7.2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第107-109页
参考文献第109-113页
附录第113-118页
    附录A 道路设计文件数据转换程序主代码第113-116页
    附录B 仿真试验数据第116-118页
致谢第118-11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19页

论文共11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汉法交替传译中译前准备对译语的影响--以2017年国际交通运输大会模拟会议为例
下一篇:轮胎复杂接触荷载作用下的路面永久变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