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际商事仲裁临时措施制度完善研究
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绪论 | 第9-14页 |
第一节 课题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9-11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二、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理论和现状 | 第11-12页 |
一、中国临时措施制度研究现状 | 第11页 |
二、国外临时措施制度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第三节 课题研究方法、思路和主要内容 | 第12-14页 |
一、课题研究方法和思路 | 第12-13页 |
二、课题的主要内容 | 第13-14页 |
第一章 国际商事仲裁临时措施制度现状分析 | 第14-23页 |
第一节 临时措施制度在国际商事仲裁中的发展 | 第14-19页 |
一、国际商事仲裁临时措施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二、临时措施对仲裁程序的意义 | 第16-19页 |
第二节 我国国际商事仲裁临时措施存在的问题 | 第19-23页 |
一、我国临时措施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 第19-20页 |
二、国内针对临时措施制度研究现亟待完善的问题 | 第20-23页 |
第二章 仲裁庭与法院临时措施权限分配 | 第23-42页 |
第一节 临时措施发布主体的区分 | 第23-26页 |
一、发布主体及区分的意义 | 第23-25页 |
二、辅助仲裁与干预仲裁 | 第25-26页 |
第二节 仲裁庭与法院发布临时措施的权力分配模式 | 第26-35页 |
一、法院辅助模式 | 第27-28页 |
二、自由选择模式 | 第28-31页 |
三、提升仲裁庭独立性的尝试 | 第31-35页 |
第三节 上述制度利弊分析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 第35-42页 |
一、上述制度的比较分析 | 第35-39页 |
二、对我国临时措施制度构建的建议 | 第39-42页 |
第三章 临时措施域外执行的途径和尝试 | 第42-55页 |
第一节 临时措施域外执行存在的问题 | 第42-44页 |
第二节 临时措施执行的途径探讨 | 第44-46页 |
一、国内立法方式 | 第44页 |
二、条约方式 | 第44-45页 |
三、《示范法》方式 | 第45-46页 |
第三节 临时措施三种执行途径的可行性分析 | 第46-53页 |
一、对国内立法方式的评析 | 第47-48页 |
二、适用《纽约公约》的可行性 | 第48-49页 |
三、适用《示范法》 | 第49-53页 |
第四节 对我国临时措施执行制度构建的借鉴意义 | 第53-55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致谢 | 第61-6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3-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