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汉语假设复句关联词研究
中文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一章 假设复句关联词的定义及构成 | 第12-14页 |
一 关联词的定义 | 第12页 |
二 关联词的构成 | 第12-14页 |
第二章 中古汉语假设复句关联词的归纳分析 | 第14-26页 |
一 关联词的位置 | 第14-16页 |
二 假设复句的正句类型 | 第16-17页 |
三 假设复句关联词的构成形式 | 第17-20页 |
四 假设复句关联词的特点 | 第20-24页 |
五 特殊的假设复句关联词 | 第24-26页 |
第三章 假设复句的关联词“若”及其双音词 | 第26-44页 |
一 若有 | 第26-28页 |
二 若不 | 第28-29页 |
三 若能 | 第29-30页 |
四 若要 | 第30-32页 |
五 若是 | 第32-34页 |
六 若也 | 第34-35页 |
七 若道 | 第35-37页 |
八 若……者 | 第37-40页 |
九 若…时 | 第40-41页 |
十 若……呵 | 第41-44页 |
第四章 表示假设关系的特殊的关联成分 | 第44-52页 |
一 若…则… | 第44-47页 |
二 若…时… | 第47-50页 |
三 万一 | 第50-52页 |
第五章 假设复句关联词的相关语法问题 | 第52-55页 |
一 假设复句关联词在口语中的使用 | 第52-53页 |
二 关联词对复句严密化发展的影响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后记 | 第57-5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58-59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9页 |